曝光台二

两会舆情观察: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引热议

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和舆论高度关注。多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百度、今日头条等平台热搜榜。

据红网舆情中心大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11时,“新质生产力”全网发文总量为27.99万,引发互动声量4.03亿,影响力值更是高达729.03亿。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证券日报、中国发展改革报等多家主流权威媒体刊文解读,网民积极留言互动。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认为,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称,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提升,又提出了新阶段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命题,通过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提升,有效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看来,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能够适应科技革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新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生产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外部各种挑战不容忽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中国应对当前自身发展问题的新思考,更是中国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新创见。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6日,湖南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对湖南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因地制宜抓出湖南特色;要坚持先立后破,不能简单地把老的生产力一破了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被科技界称为AI应用元年,AI时代的竞争焦点是算力,关键在于芯片。相关部门应积极布局、精准支持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马一德建议,加大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要利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流程再造,加速生产线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北庚建议,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煤电、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降耗,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关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突破哪些制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要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生产关系,科研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产业政策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深化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认为,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径。

在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看来,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破除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在教育、科技、人才的融通中实现生产力提升和创新发展,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创新体系。

“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前林建议,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责任编辑:思言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