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网络谣言危害大 海阳公安提醒您: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2024/04/16 14:1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4042

社区文化网4月16日讯(赵晓雪)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网络谣言的常见类别

1.自然灾害类网络谣言。指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2.恐怖事件类网络谣言。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3.捏造犯罪类网络谣言。指捏造骇人听闻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等情绪,同时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正常生活秩序。

4.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公众抵制,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5.个人事件类网络谣言。指针对某些个人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并造成不良影响。

6.政治安全类网络谣言。指针对捏造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虚假信息,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

网络谣言有哪些危害

1.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人们经常是为了一个虚假的谣言而表现种种不适当的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从内心深处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

3.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流言、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一些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谣言,可能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精神追求和事业进取。

如何避免传播网络谣言

1.增强法治意识:了解法律法规,明白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自觉抵制谣言。

2.谨慎转发:在转发信息前,务必核实信息真实性,不盲目跟风转发。

3.拒绝煽动:遇到情绪煽动的信息,要保持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

4.传播正能量:积极参与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为构建和谐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传播网络谣言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谣言属于虚构事实,恶意传播,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制造、传播谣言的行为可能面临拘留、罚款等处罚。若谣言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而故意编造、故意传播网络谣言。一旦违法,轻则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重则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共同构建清朗、文明、有序的网络空间。(通讯员:刘祝良  陈琛)

责任编辑:吕言鑫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