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河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是生态安全的基石和绿色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想载体和重要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呈现出目标、趋向和路径相结合的显著特征。

河北作为京畿要地,境内燕山、太行山山脉是河北平原和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北京市80%、天津市90%的是生产生活用水来自河北。全省现有坝上、坝下、永定河中下游、黄河故道、冀东和冀西六大沙区,是京津主要沙源地和北方风沙必经通道。在京津冀地区,河北省国土面积最大,生态空间拓展潜力最大,改善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最大,是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河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者”,是政治之责、为政之要。

当前,以创新为主导,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为河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机制。其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根本在于科技创新。新时代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推动河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要注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应用于河北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其次,随着“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的成功实践,林草事业事关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认识日渐深入人心,河北林草事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以要素变革促进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搭建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核心要素的新型京津冀生态防护体系、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林草防灾减灾体系、林草支撑保障体系、林草产业体系,能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服务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合理需求。

再次,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数字基础设施、海量数据、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要素紧密结合的新质生产力,必然促进林草与新兴行业跨界融合,助力河北孵化数字林草、智慧林草、碳汇林草、林草生物种业、林草生物质能源业、林草生物质材料制造业等新业态,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发展格局,实现传统林草转型升级和现代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应从以下方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河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大林草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图像识别、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技术在核心种源、关键林草装备、合成药物、高质量营造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草教育培训等林草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河北林草事业向更高水平跨越。

二是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加强对国土绿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火灾防治、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林草数据要素的智能监测、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处置,实现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的河北林草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迈进。

三是建设现代林草产业体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林草精深加工、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在重点林草区域因地制宜谋划建设一批绿色产业园、绿色科技城等重点示范项目,探索推进光伏治沙新模式,加快林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高能级现代林草产业集群,提升林草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河北林草产业持续迭代升级。

四是加快创新创业型林草人才培育,树立业教融合的系统观念,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培养一批本土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探索实施林草基层特岗计划,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符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林草人才。(陈玉新 河北省天然林保护中心林业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思言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