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非遗

古老的也是时尚的!她们将苏绣融入日常服饰

2024/05/13 10:5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阅读:7511

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12日在福建福州闭幕。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也在本届工艺美术博览会亮相。苏绣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针一线之间,都承载着江南的温婉秀美。在苏绣的故乡江苏苏州,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绣娘,用年轻人的脑洞和巧思,让苏绣“绣”出了新生机。

新创意新工艺 苏绣新作品层出不穷

探索苏绣的新发展,江苏苏州的一代代绣娘们一直在为此努力着。这幅今年年初新出炉的双面三异绣作品,由两位绣工配合完成,同一张丝织底料,正面是白色的小狗,翻转过来,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金丝猴。


绣娘 马艳文:针法不同、颜色不同、图形不同,需要熟练的技艺,再加上同心的默契,因为这每一针都体现出来整体的效果。

今年35岁的马艳文,有着16年从业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双面三异绣技艺。

绣娘 马艳文:看到以后觉得很神奇,尤其是在转变的那一瞬间,真的是震撼到了。不敢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做得那么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马艳文遍访苏州,发现会绣这种双面三异绣的,全苏州不超过10个人。为了不让这门技艺失传,马艳文放弃了原本在绣坊的工作,搬到村里,向当地的手艺人学习。

绣娘 马艳文:这才是我们中国顶级的奢侈品,国外没有的,值得我们骄傲的这门手艺。  

两代人传承创新 将苏绣融入日常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苏绣与江南的人们生活紧密交织,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图案秀丽、针法活泼、色彩清雅。如何让国风国韵融入人们的生活,和马艳文有着相同梦想的人,还有很多。在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2万多人的小镇,最多时有8000多名绣娘,“家家有绣绷,人人习针巧”。年过五旬的卢梅红,至今仍每天坚守在绣架前。

江苏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卢梅红:绣花线可以劈成几十根丝,三十六分之一肯定是有,这是基本功。

要绣好这样一幅牡丹图,需要花费卢梅红小半年的工夫,不过自幼跟着她练习刺绣的女儿郁竹君,有一些特别的想法。

江苏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卢梅红:女儿有时候问我,我们能不能改成一种走动的艺术,我戴着它,我穿了它,可以大街小巷地去走。 郁竹君开始研究如何将苏绣更好地融入日常服饰。她发现,苏绣“娇贵”不易打理的特点,与日常穿着需求存在天然的矛盾,而丝线色彩的精细自然,也很难在制衣工序中被精准还原。于是,她带着设计师团队,从面料、板型开始跨界,寻找更好的呈现方式。

绣娘 郁竹君:苏绣的色线有1000多种色卡,怎么可以把它做有颜色的渐变,这些都是要在1000多种颜色中,我去把它一个个挑出来的,所以说这个难度非常高。

苏绣传承人 府向红:结合我们当代人的需要、审美、用途再来创作设计,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传承方式,让我们的非遗、让我们的苏绣能传播地更远,让更多的人来喜欢它、使用它。

责任编辑:郜奇英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