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二

中消协报告点名预制菜食材不新鲜、黑医美等问题

2024/05/28 15:11 来源:环球网    阅读:1万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刘晓旭】中消协5月27日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消费者保护事业所取得的成效。从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等四个方面归纳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所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归纳了目前存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对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年度报告》对进一步弘扬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激发消费活力、优化消费环境以及助力质量强国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的报告来看,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金融领域消费信用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撤销权、提前还贷权等基本权益需要有更好法治保障。

二是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数字人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元宇宙虚拟场景、盲盒经营等领域的消费,需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

三是预制菜等新型食品生产经营模式需加紧规范,食材不新鲜、口味还原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化低、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

四是医疗美容合同“霸王条款”多,营销“套路”消费者,“黑机构、黑医生”导致“美容”变“毁容”等问题,亟待健全常态化监管。

五是数字化背景下电诈手段不断翻新,AI画像“精准诈骗”、小额多次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加大全链条治理力度、有效提升消费者防诈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六是直播电商、新型网络营销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待健全,部分平台数据造假、低俗“带货”、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需要加紧治理。

陈音江最后表示:“以上消费模式还存在制度短缺问题,将来应该针对类似新型消费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为经营者划定诚信守法经营的红线,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执法依据,也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法律保障。针对医疗美容、小额诈骗等传统消费维权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日常监管和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发挥行政监管的威慑力,同时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方便消费者维权,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郜奇英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