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图书馆如何推动全民阅读
2024/06/06 09:22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1.1万
嘉宾: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 张志清
上海图书馆原馆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 吴建中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 李东来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雪
促进全民阅读,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图书馆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基础设施和重要阵地,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图书馆热”现象在各地持续升温,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方面取得诸多成效与经验。我们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在全民阅读从“开展”转为“深化”的新背景之下,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问题: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在深化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图书馆有着什么样的职责与使命?
张志清: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从法律层面确定公共图书馆具有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功能。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百年国图,建立了宏富馆藏,筑牢了阅读基础。经过国家拨交、藏书家捐赠、本馆搜访,中外典籍如百川汇海,甲骨、敦煌、宋元明清善本、金石拓本、舆地图、少数民族典籍、名家手稿、老照片、新善本、年画等达到300万册件,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宝贵资源。历代国图人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文明成果服务社会,大力开展阅读服务。目前国图年接待读者近580万人次,读者使用图书近2500万册次,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
吴建中:当前,我国全民阅读活动正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表明全民阅读活动要上一个新台阶。深化发展的含义不是指多搞一个活动,多做一个项目,而是要将它与需要达成的目标联系起来。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升民众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都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但做法略有不同。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是为了创造有利于读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文化环境,让读者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掌握自我发展的素养与技能,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
李东来:全民阅读20年发展,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全民阅读现象,掀起了逐浪高的阅读推广热潮。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后,社会需求与发展更加注重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途径,追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社会对阅读学习的强烈需求昭示着阅读社会拐点的来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图书馆所具有的图书文献持续积累、整体性知识体系传承、人类文明共处包容等特点,可以为今天的中国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更可以在赓续文献史和阅读史中体现中国文脉和中国特色,实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时代使命。
问题:图书馆界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有着什么样的经验?
张志清:就国家图书馆而言,在促进全民阅读中做了许多工作,简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阅读内容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依托“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重点文化工程,深入普查、保护、整理中华优秀典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的历史智慧,推动古籍活化。每年开发古籍3000种,开发民国文献近千种。牵头建设“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古籍数字化影像资源10.4万部(件),至此,我馆善本古籍中80%已开放共享,该数据库近三年来访问量达3亿人次。
二是拓展社会教育职能,以优质阅读服务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培育了一批经典阅读服务品牌。
三是引领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以开放合作理念服务书香中国建设。国图高度重视全国图书馆界及社会各领域深度合作,组织实施“文献共享借阅项目”,依托地方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将236万册优质图书推送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群众身边。
吴建中:全民阅读突出的是全民学习素养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名称上,“阅读”也逐渐由包含更广泛内容的“素养”所替代,以阅读和学习为主体的素养教育在全球迅速流行起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6年发布的《图书馆应支持全民素养教育》报告,要求全球32万个公共图书馆为提升全球素养教育作贡献,并提出了将全球识字率提高到100%的目标。报告指出,全球素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挑战,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学习并获得信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国际图联)迅速跟进,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报告,要求图书馆界积极参与,在全民素养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8年,国际图联与国际素养协会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就素养教育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国际素养协会与学校图书馆关系密切。2022年该协会发布了一份题为《学校图书馆员的基本领导力》的报告,呼吁图书馆员要成为素养公平的合作者、倡导者以及开放获取的提供者。
李东来:新时期深化全民阅读的关键在效能,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体系认知、基层下沉、方法推广、专业支撑等。我国自2000年开始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搭建起覆盖全社会的阅读阵地,逐步形成图书文献资源互通、阅读活动多方联动、政策标准基础支撑的体系建设框架,构建了实践、理论、政策三方面互相促进、不断完善、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阅读的普遍均等服务。我国从2010年开始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了面向全社会的包含阅读推广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深化全民阅读,在举办热闹的阅读活动之外,还需要注重阅读推广内涵建设和优质阅读资源供给,要以阅读推广深入研究作为支撑。还要关注现实,呼应社会精神提升的普遍需求,更需要研究读者需求。前几年,农民工读者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其发自内心的阅读呼唤与真情告白,引发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烈回应,反映出大众读者对图书馆的真实需要和对阅读的普遍追求。
问题:在数字化新趋势下,图书馆形式多样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未来,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图书馆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张志清:今天,知识生态环境加速变革,阅读与出版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深化,使图书馆面临更加多元复杂的用户信息需求和阅读服务场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吸引全社会更广泛地参与到阅读中来。我们非常期待与全国的图书馆同行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携手推动全民阅读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建设书香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贡献力量。
吴建中:首先,图书馆要丰富学习方式,拓展多元素养教育活动。今天,图书馆要做的不只是为读者提供图书和信息,而是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素养和技能。多元素养教育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新课题,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为提升读者的数字素养、技术素养和媒介素养等提供条件,让读者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
其次,图书馆要创新学习环境,打造虚实融合的未来学习中心。如今,图书馆的功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过去以提供阅览服务为主的场所转变为适应读者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学习中心。图书馆是读者的“第二客厅”,人们在此进行交流互动;是“第二书房”,把个人书斋向更大范围拓展,与图书馆庞大的信息资源连接起来;是“第二工作室”,人们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设施和设备,实现自己创新和创业的梦想。
最后,图书馆要推进合作交流,与学校、社会及各类文化机构培养共建共创机制。眼下,学校、书店、咖啡馆以及各类公共文化设施都在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不少城市或社区已经建立了学习共享合作机制或联盟,将各类学习资源整合起来,读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享受学习的便利。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要主动与各类社会设施加强合作,将图书馆资源与社会的学习资源连接在一起,通过设施互补、空间共享,让整个城市、整个社区都成为学习的乐园。
李东来:新时期推进全民阅读,面临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智时代体现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交叠,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很多,改变了过往的阅读环境和人们的阅读习惯,催生出新的阅读生态。数字整合是时代机遇和技术优势,组织整合是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两方面整合融汇并将核心回归到人,既是过往全民阅读推广的经验思考,也是今天深化全民阅读推广的出发点。
我们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在城市与乡村中寻求互助结合,实现阅读活动城乡联动、阅读资源下沉基层。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新农村,图书馆可以将现有资源覆盖乡村,更可以通过整合活动、聚焦文献、提升认知等专业化建设,促进阅读推广实践与理论二者的结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