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区三变
2024/07/18 16:52 来源:人民网 阅读:1.1万
“苗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好,浇上定根水,否则不容易活。”伴着鸟鸣声与劳作声,7000万株新苗正式在龙江森工集团下辖的林区扎根,迎风挺立。
十年前,随着最后一声采伐号子响彻山谷,从黑龙江源头到汤旺河畔,从大兴安岭到完达山脉,雄壮的“顺山倒”号子、堆满木材的贮木场、满载木头的森林小火车就此走进历史,我国北部最大的“绿色屏障”开始休养生息。
此后,黑龙江各林区工人由伐木人变为护林员、景区工作人员和种植能手,林区的主业方向则由原来的木材生产变为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核心。这“三变”,变好了心情,变鼓了腰包,也变美了生活。
林区“职工之变” 变出敞亮心情
6月18日,龙江森工集团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新兴林场管护队队长赵玉森一大早就穿戴好巡林装备,沿着既定路线走进森林,开启了一天的巡林工作。
“以前是坐着卡车上山伐木,现在骑着摩托车上山巡林,遇到盗伐、违规用火、捕猎这些行为,我们要第一时间制止并上报。”赵玉森对记者说,“现在林区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有野生狍子、驯鹿还有野猪。环境一天天变好了,巡林时心里也敞亮。”
6月20日,佳木斯市桦南县。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记者与火车司机田均国一同登上蒸汽小火车。火车缓缓开过铁轨的“咔嚓”声为宁静的森林增添了几分生机。
穿过森林、越过小溪,蒸汽小火车的终点不是木材厂,而是坐落在龙江森工集团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森铁文化广场。
从过去的运输木材、煤炭,到如今的运送游客,同一条铁路给田均国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过去的工作环境很差。采伐期都在冬季,运木头都是早出晚归,我们几乎要一直奔波在铁路上。自从当上景区火车司机,总能看到对蒸汽火车充满好奇的游客,服务游客的工作比过去轻松多了,工资也涨了不少!”
林区“产业之变” 变出经济发展
林区不伐木,产业怎么办?
在黑龙江省各大林业局,高产的蔬菜大棚、茂密的红松树林和热闹的森林景区给出了答案。
6月23日,记者走进龙江森工集团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锈迹斑斑的龙门吊下,整齐的大棚蔬菜更显得生机勃勃。
“这片种植园曾是我们林业局的贮木厂,这几台龙门吊就是我过去的‘办公室’。现在我们发展大棚种植,我也从吊车司机变成了一名种植能手。”柴河林业局有限 公司兴林林木种苗经销处副经理孙海荣弯着腰,边说边用力拔除大棚中的杂草。
102座大棚中种植了韭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蔬菜基地年产量在100余吨,产值可达40万元。宽阔的场地和林区天然的沃土,成了发展特色种植的优势资源。
在伊春,有一片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这片林子,不仅停伐数年,并按照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进行竞价承包,而且胸径超过16公分的红松,都有着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时光荏苒。如今,采集红松果实已经成为林区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一棵树龄60年以上的红松平均年产松子可达4斤。谁的松树林经营得好,谁的收益就高。”伊春森工集团五营林业局森林生态建设部负责人声音响亮。
黑龙江林区,不仅有大棚蔬菜,有红松果实,还有“龙江第一湾”。
在“龙江第一湾”景区,记者举目远眺,只见黑龙江蜿蜒曲折,在蓝天白云下犹如国界线上的一条蓝色丝带。
“龙江第一湾”早在20世纪80年代红旗岭贮木场开发建设时就被采伐工人发现,因其景观壮美,故名为“龙江第一湾”。
“全面停伐以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投资了2亿多元打造旅游产业链,直接为曾经从事林业生产的工人提供了52个转岗岗位,带动了住宿、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图强林业局生态旅游发展公司经理安石春介绍。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在“龙江第一湾”金环岛观景台上,熙熙攘攘的游客或眺望远方,或拍照打卡,记录下壮美的自然画卷。随着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一业强、百业旺的林区发展新格局,正在大兴安岭的森林中焕发活力。
林区“生态之变” 变出绿水青山
“幺三呼叫各塔台,雨后气温回升,各塔台注意瞭望。”
“幺六收到,现在是晴天,视线30公里,瞭望正常,汇报完毕。”
6月26日清晨,记者爬上阿木尔林业局长山林场的瞭望塔时,森林防火瞭望员孙立森正一边用望远镜观察,一边用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汇报瞭望情况。
今年52岁的孙立森在瞭望塔上工作了23年,每年3月春防时期,他和妻子便整理好行装,把家搬到森林深处。20余年的防火瞭望工作,孙立森见证了林区由木材生产到生态保护的变化。
“过去这片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停伐后大家开始种树,生态环境变好了,树也越来越茂密了,这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咋看都看不够。”孙立森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停伐十年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伊春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三大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有显著增长。
从高空俯瞰,黑龙江此起彼伏的山脉被森林覆盖,茂密的树木交织成绿色的海洋,连绵不绝,生生不息。(尚城 张哲鑫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