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海报促发高质量游戏分享
2024/07/22 14:53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8916
游戏分享是提升游戏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游戏分享能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点和学习生长点,生成适宜的游戏课程,助推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游戏质量,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幼儿园将儿童海报运用到自主游戏分享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反思性儿童海报让游戏分享更直观
自主游戏分享与反思性儿童海报链接,可以将游戏探索、思维过程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在思维与表达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有效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大班户外搭建活动“我喜欢的建筑”中,凝凝带领几个伙伴搭出了一座17层的宝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都想再搭一座三角形的宝塔。但是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有的搭着搭着就倾斜了,有的搭着搭着就不是三角形了……回到教室,凝凝将搭建17层宝塔的方法表征出来,最下面一层17块积木,倒数第二层16块,倒数第三层15块……而且在每一层旁边标出了使用的积木数量……一张反思性儿童海报诞生了。
她结合海报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搭建思路:“你想搭几层宝塔,最下面就是多少块积木,每往上一层就减少一块。”小伙伴们若有所思,兴奋地说:“我搭30层宝塔,最下面就是30块积木。”“我搭100层宝塔,最下面就是100块积木。”第二天自主游戏时,一座座高低不同的宝塔拔地而起,在幼儿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游戏结束,更多的幼儿进行了表征。他们用反思性儿童海报将抽象的逻辑直观地表征出来,收获的不仅是搭建一座座宝塔,而且是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逻辑思维方式。这让我们看到了反思性儿童海报对儿童思维表达的有效支持,更看见了“儿童教儿童”的强大力量。
集体儿童海报让游戏分享更多元
幼儿在游戏后进行小组化探索,可以形成含有多元策略的集体海报。这解决了仅仅运用口头语言或简单的图片、视频等进行游戏分享所导致的形式单一的问题。
比如“小农庄春日野餐”游戏,月月在周末趣事的谈话活动中和大家分享了一家人去野餐的事情,这个话题迅速引起了幼儿的热议。教师带领幼儿围绕“你是怎么野餐的”“野餐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和他们到小农庄开展了一场趣味盎然的野餐游戏。游戏结束后,幼儿大胆表征,制作形成了自己的个体海报。
教师又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相互分享。嘉禾说:“我们在野餐时,静雯和赫赫在搭帐篷,琳琳去烧水泡茶。”晨晨说:“我和彤彤在做西红柿炒鸡蛋,语嫣在烤羊肉和扇贝。”幼儿运用气泡图的形式呈现了内容更加丰富的小组海报。每个小组分享后,大家发现:有些做法一样,有些做法不同。教师和幼儿用儿童海报的形式进行了梳理,最后从人物、美食、用品、注意事项等方面形成了一张野餐集体海报。
从幼儿有创意的个体海报到汇集小组成员智慧的小组海报,再到呈现整个探索过程的集体海报,幼儿在与自己、与同伴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我们既看到了每个幼儿独一无二的探索,也看到了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的方法,更看到了大家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多种海报的呈现,让分享形式、分享内容更加多元。
主题连环画让游戏分享更完整
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难以看到完整的、连续发生的探索活动过程,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而在分享活动中,我们可以巧妙运用主题连环画儿童海报,引导幼儿用图文符号,把游戏开展的完整、连续的探索过程有条理、有逻辑地记录下来,从而使幼儿全面了解整个游戏过程,直观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完整有序地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提高分享的完整性。
如在“探秘滚筒”游戏中,幼儿要用滚筒和木板搭建滑梯。第一次尝试,幼儿搬来一块长木板斜放到滚筒上,一个简易的滑梯诞生了。但是坡度太小怎么办?通过讨论思考,幼儿把滚筒竖起来,再把木板放上去,滑梯变高了。玩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木板会滑下来,而且滑滑梯的时候,只有一块木板,坐在上面不舒服。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协商,幼儿又增加了一块木板,同时搬来轮胎挡在木板下面,避免木板滑下来。一段时间后再次游戏,幼儿对滚筒、梯子和木板间的组合使用更有创意。他们用人字梯替换单面梯,用高低架作为两块木板滑梯的支架,很好地解决了木板卡在圆筒上晃动、游戏体验不佳的问题。
游戏结束后,幼儿围绕搭建滑梯这个主题,将游戏过程中的探索、尝试进行复盘、反思、记录,形成了一份主题连环画儿童海报,这就为幼儿完整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搭建了支架。他们流畅有条理地和同伴分享了好玩的滑梯诞生的全过程,为下一次游戏提供了方法积累。
思维地图让游戏分享更深入
如何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游戏分享不断走向深入,成为目前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儿童海报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教师运用思维地图儿童海报引导幼儿梳理呈现遇到的问题、大胆的猜想、探索和发现、形成的策略等,让幼儿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法,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水到渠成”游戏中,幼儿发现河道里的水流着流着就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展开讨论,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明明说:“沙子太干,把水都喝了。”乐乐说:“因为沙子之间有空隙。”露露说:“我觉得水还是太少。”渐渐地,第一张思维地图儿童海报形成了。
教师及时抛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水跑不到沙子里呢?”幼儿展开了讨论。心成说:“沙池里有那种白色的管子。”小语说:“用搭建区的木板,沙池的水渠就是木板做的。”瑶瑶说:“我奶奶的花棚上面,盖着一块很大的塑料布,就算下大雨,花也淋不到。”……幼儿把自己想到的办法整理记录形成了第二张思维地图儿童海报。
到底哪种办法能行呢?大家亲自动手试一试。幼儿认真尝试,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发现PVC管和塑料布两种材料可以将沙和水分开,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河道成功建成。
教师引导幼儿将问题、猜想、验证、发现的过程用思维地图儿童海报呈现出来,在复盘中不断地梳理经验,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见,儿童海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学习动力,将儿童海报应用于自主游戏分享中,能够提升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胡春英 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