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山西:宁武县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024/07/26 17:36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阅读:1万

  这里依山傍水,屋舍俨然;这里阡陌交通,商贾繁华;这里白墙青瓦,绿荫婆娑……这不是古时的桃花源,也不是如今的秀美江南,这是宁武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曾经灰头土脸的小乡村,抖落了满身尘埃,或古朴典雅、或灵秀恬静,点缀在田畴间、沟溪畔、山梁上……一步一景,如诗如画,美得令人惊叹。

宁武县宁化古城湿地公园。张存良摄

  近年来,宁武县深刻领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千万工程”形成的思想方法、经验做法,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规划引领 让乡村建设更科学

    一方庭院、满屋时光,开窗见绿、推门闻香。走进宁武县宁化村,眼前是错落有致的房舍、平整干净的乡间道路、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和古色古香的宁化古城,俨然一幅生机勃勃、幸福和谐的农村新图景。

  从一穷二白到通水、通电、通网络,从破旧的土坯房到屋舍整洁的崭新村庄,从泥泞的土路到平坦的水泥路,宁化村处处彰显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前的院墙和村里的路都是破旧的,古城开发以来,道路整洁了,院墙古色古香,出门就是好风景,处处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村民王翠英笑容满面地说。

  宁化村的蝶变,是宁武县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和科学做法、持续打造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实际、全面谋划、抓实重点、统筹推进。宁武县坚持规划先行,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让宁化村这样的美丽乡村由单片“盆景”变为整片“风景”。

  在村庄建设方面,全县村庄建设以县住建局村庄建设规划为依据,在专业团队实地设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产业现状等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真正使村庄起到聚集资源要素、积蓄发展潜力的承载作用。总体上,空间布局分为一轴两翼五个片区,一轴即国道241,两翼即旅游资源富集的西部和生态养殖的东部,五个片区分别是薛家洼农业发展示范区、阳方口和凤凰镇同城发展形成的综合物流园区、以宁化为中心的设施蔬菜及育苗种植区、怀道设施菌类种植区、余庄淡水湖泊养殖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宁武县突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这个联农带农重点,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规划,推动乡村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典型示范 让乡村环境更美丽

  石家庄镇川胡屯村菌菇产业园内,一座座大棚相连成片、整齐划一,大棚内菌菇长势喜人,为群众增收带来新的希望。涔山乡大石洞村,微风拂过,草木青青,行路见荫,房前屋后鲜花绽放,优美的乡村环境令人眼前一亮……

  移步皆是景,抬眼见生机。

  宁武县结合县域特点、基础条件和村庄发展现状等实际,突出压茬推进“三类村”:精品示范村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增收、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勤耕不辍,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提档升级村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环境整治村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助力乡村提质增颜。

城乡融合 让乡村发展更强劲

  青山为伴,繁花相依。宁化村以美丽田园为韵、历史文化为魂、古城村落为形,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宁化古城,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推进,把乡村“美景”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是“致富经”,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精品村,宁化村在文旅融合这条路上阔步前行,进一步激发了古城活力、增强了古城人气、活化了古城业态。

  这是宁武县积极探索县域内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该县依托农业生产和生态景观功能,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植入吃、住、行、文、商、娱、育、养等旅游新业态,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此外,为进一步加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宁武县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新机制,促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利用县域内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实现人才、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路、水、网、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始终保持在100%。

  田畴织锦绣,沃野结硕果。如今,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画卷,正在宁武大地上徐徐铺开,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强力节拍,宁武信心满满、步履坚定……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