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陕西安康:​群众来做文化服务主理人

2024/07/30 17: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5888

       孩子们成长为艺术家,社区居民成为建设者,村民当上主事人……在陕西省安康市,几乎人人都在以不同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安康何以激发出如此高涨的文化热情,记者日前一探究竟。

  百姓的艺术课堂

  近日,百余幅由安康青少年创作的水墨画和书法作品正在安康市群众艺术馆(简称“安康市群艺馆”)展出。

  画作中,看汉剧、赛龙舟、上茶山、下稻田的生活场景,被孩子们描绘得生动有趣;书法中不乏着墨大胆、笔法洒脱的作品,洋溢着青少年特有的活力。书画作品中的创意构图和丰富想象力令人赞叹。据安康市群艺馆馆长周墙介绍,安康持续开展“墨韵安康·全市青少年国画书法大赛”活动,引导青少年在书画艺术熏陶中发现自我、表达情感、展现家乡风土人情,至今已举办五届。

  此次展出的获奖书画作品,经过初选、初评、线上投票、现场创作四轮评比。“我5岁就跟着爷爷画画了,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将安康的美展现给大家。”安康市汉滨区鼓楼小学学生陈采薇这次所绘的是鼓楼夜市美景,也是获奖作品之一。

  “最近,儿童版画的小作者们也要拿出新作品了。”安康市群艺馆儿童版画传播交流推广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起,该馆就每年举办寒假、春季、暑假、冬季四期“儿童版画免费公益培训班”,受益儿童为数众多。这两年,这些儿童版画还走出安康,去到北京、上海、新疆、湖北、西藏等地巡回展出。

  “这是文艺梦想为孩子们打开的世界,也是文化场馆深化青少年美育的成果之一。”周墙表示,“儿童版画走基层”已实现点单预约、按需配送服务,并开展儿童版画技艺培训和师资培训。

  此外,针对上班族等群体,安康市汉滨区今年依托中心城区,在群众居住密集地段,于晚七点至八点半,开展“1+N”市民艺术夜校。这种以区文化馆为牵引,联动社会艺培机构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模式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

  村里的文化理事会

  前不久,在安康市紫阳县举办的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上,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任河漂流之歌》《茶山姐妹》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现场设置的亲水体验区,则让游客体验了亲水纳凉的乐趣。

  “咱们这儿风景好,周末来度假的游客多,增加一些文化体验很有必要。”“文化站为村民服务,也可以为游客引路。”受夏季“村晚”与旅游季结合的启发,紫阳县多个村展开了讨论。

  不仅如此,在安康,能够如此迅速地聚焦群众文化热点的村镇还有不少。这些村镇有一个共同点是成立了乡村文化理事会,让村里人“当家”。

  在相关章程框架内,乡村文化理事会可以根据村民意愿和实际需要,自主制定年度文化服务计划、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并提出需求反馈意见等,吸纳了大批热爱文化、慷慨付出、有能力、有知识的新乡贤和文化能人投身其中。

  依托乡村文化理事会,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个文化协会成立起来,不定期开展戏曲进乡村、乡贤茶话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不少非遗传承人主动承担了挖掘地区文化特色资源的工作,还有许多文化能人积极参与村史馆、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

  “扩大乡村文化经费管理自主权,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了创新的活力。大伙儿满意了,村里文化味更浓了,乡村治理也越来越有成效。”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康已在全市1882个村(社区)推进建设“乡村文化理事会”,按照“组建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开展一项特色文化活动”的标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据了解,为破解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安康积极探索建设密集型城乡公共文化共同体,按照机制一体贯通、设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供给、力量一体调配的路径层层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身边的阵阵书香

  “想看书,走几步就能到图书馆。”今年在安康博元幸福城社区开放的自助图书馆“安康阅读吧”被居民评价为“幸福之家”。特别之处是,许多居民不仅是“读书人”,还是“捐书者”;社会力量不仅是建设参与方,也是运营管理者。

  作为安康市图书馆分馆,安康阅读吧分布在安康市中心城区大街小巷,还向村镇和景区延伸,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在改善城乡居民阅读条件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休憩之所。

  硬件升级了,作为“软件支撑”的各类读书会、读者服务也十分暖心,且覆盖面更广。“城市的阅读服务相对成熟,近年来,我们又逐步加大了对乡村的资源倾斜力度,尤其关注乡村青少年的需求。”安康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3年10月开始,安康加强馆校合作,带动全市公共图书馆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优质阅读服务,将流动图书、公益讲座、阅读推广活动等带进校园。

  “我借了好几本书,准备利用暑假时间读完,开学之后,还要参加阅读“打卡”和‘全校同读’活动呢。”孩子们已在期待着新学期的书香,计划着“自理”阅读生活了。(本报记者 王 彬)


责任编辑:郜奇英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