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展示|西峡县紫金街道:建体系 强队伍 守底线 破解“平安法治星”创建难题

2024/08/05 17:4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7520

    西峡县紫金街道辖4个社区、16个居组、3.9万人,成立联合党组织19个,管理党员866名。近年来,紫金街道党工委探索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破解“平安法治星”创建难题。

背景与起因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有的“社区—居组”治理体系不能适应现代治理需求,出现了大量新增人口户籍不在社区管不到、新建小区无建制不能管、社区干部人手少管不了等新矛盾,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原有治理体系不能适应居民需求的多元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提升,出现服务群众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

  城区流动人口多、民警力量薄、治理难度大,导致电诈、治安案件、民转刑案件增多,直接对原有治理体系提出新挑战。“平安法治星”创建不确定因素多,只有破解制约治理效能提升的现实问题,才能建成“五星”支部,只有守牢治理底线,才能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做法与经过

  (一)健全三个体系。

  网格体系。结合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按照“街巷为界、无缝覆盖、大小适度、好管好用”的原则,融入全科网格化治理体系,县级设一级网格,以街道为单位设置二级网格、以社区为单位设置三级网格4个、以居民组为单位设置四级网格14个、以小区楼院为单位设置五级网格73个,网格化体系科学规范、全面覆盖。

  组织体系。在不改变建制性党组织的前提下,根据全科网格化治理要求,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将参与“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的31个机关单位、632名党员以及本地234名党员纳入管理。其中:在二级网格成立街道联合党委,由分包街道的县委组织部长担任联合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副书记;在三级网格成立社区联合党委4个,由分包社区的街道主要班子成员担任联合党委书记,社区支部书记任副书记;在四级网格设置基层联合党支部14个,由街道分包社区的其他副职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在五级网格成立党小组48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

  阵地体系。阵地分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上阵地主要是建成全科网格化治理智慧平台,运用科技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接单、中心派单、群众评单”的信息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如在反电诈中,采取“1+3”模式,即“智慧平台发布预警信息+网格民警、联户党员和网格员敲门劝阻”,登门劝阻“反电诈”130次,有效止损300多万元。线下阵地主要是4个社区服务阵地和14个基础网格阵地,达到了“事情有人管、管事有阵地、任务有清单、运行有制度、经费有保障、考评有指标”的“六有”标准,建成“干部有地坐下来干事、居民乐意走进来办事、党群代表定期聚起来议事”的“邻里驿站”18个。

  (二)建强三支队伍。

  核心治理队伍。其中社区“两委”干部是主导、专职网格员是主力、报到党员是补充。社区“两委”干部,现有“两委”干部31人,平均年龄39岁,最高学历本科,最低学历中专,人员结构优化,工作报酬全面提升,呈现出人心齐、干劲足、形象好的最佳状态。专职网格员,新招聘专职网格员23名,探索实施“1800元固定薪酬+‘五险’+500元绩效工资”的待遇保障机制,创新“定期培训+科学考评+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保障了队伍的稳定性、先进性。报到人员,采取平台积分、居民反馈、单位推动等方式,促使报到党员主动到网格开展服务活动。近年来,向县直部门推荐表现特别优秀的报到党员51名,其中42名被纳入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反馈“一般”以下等次的报到人员12名,均被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议事协商队伍。建立“1+4+X”协商机制,由网格党组织书记牵头(“1”),组织网格长、网格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巷道长)四方人员(“4”)和若干联动部门(“X”),针对议事协商事项,运用“一提二审三通过”工作法协商解决。今年以来,开展议事协商活动20余次。如,财源小区无物业,由第五网格联合党支部书记牵头,召集党员楼栋长、专职网格员、自来水公司、住建等部门人员,经过多次协商采取社会筹一点、施工免一点、业主集一点、街道兜一点的办法,把急需解决的自来水安装、下水道清淤、飞线充电等难题,近50万元的改造资金落实到位,激发了居民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志愿服务队伍。结合报到党员、爱心人士和“五老”人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义警志愿服务等12支志愿服务队,化解矛盾、服务民生。72岁老党员张进财,单人单车,1个喇叭1面党旗,走街串巷宣传反诈反邪教,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小城义警志愿服务队,吸纳辖区党员、商户、物业人员、蓝天救援队员等200余名,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脸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社情收集、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辖区警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去年共巡逻80余次,化解矛盾13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0余处,治安案件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35%,为居民挽回直接损失50余万元,辖区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三)守牢三条底线。

  “三零”在网格创。党工委围绕4个社区创建单位,将创建工作分解到14个基础网格、细化到73个微网格,集“小三零”为“大三零”,化整为零创“三零”。先后有44起矛盾纠纷化解在基础网格、消除上访隐患30起,有17个安全隐患整治在基础网格、消除事故隐患9个。

  风险在平时防。紫金街道创新实施“警司访+”工作机制,公安“稳定控局”、司法“定纷止争”、信访“春风化雨”,各职能部门相互补台,做到了“抓末端、治已病”和“抓前端、治未病”相结合,实现了“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全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49起。

  隐患在前端消。做到三个“紧盯”:紧盯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人员、问题青少年、涉邪教人员等,不出现失控漏管;紧盯流动人口和房屋租赁户,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做到出租屋登记备案率100%,流动人口资料准确率100%;紧盯独门独院户、反常聚集户、留守老人户、有言行反常倾向户,把风险控制在萌芽。

成效与反响

  紫金街道创新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成“五在”社区,探索出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

  安居在社区。创新开展“五员五上门”服务,600余名参与“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的党员就近联系5—10户居民,重点当好“五员”,即法规宣传员、民意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环境守护员、工作引领员;做到“五上门”,即生病上门看望、红白事上门帮忙、纠纷上门劝解、情绪上门疏导、突发事件上门帮助,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零距离”发挥。例如,小城社区联合党委通过党员上门收集民意,了解到32名老年人仅会使用老年机,孩子又长年在外地务工,便召集分包联系的21名报到党员,每周上门协助老人与子女视频通话,深得群众好评。同时,“警司访+”工作机制,构建起干部一线理事、居民家门口说事、“警司访+”多元治事的治理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乐业在社区。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把30余家商超、酒店、商业体等企业纳入街道商会,成立商会联合党支部,建立沟通协调平台,不断优化营商微环境。网格支部和党员为商户协调办理各类手续68项,并会同县人社局为辖区内维也纳酒店、万德隆超市等企业开展劳动力供需对接会5次,实现800余名居民再就业,做到了商户满意、群众就业、社会稳定。
  幸福在社区。全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改建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内60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日间照料、社区养老兜底服务。其中,礼堂社区利用集体土地,引入广州“好孝心”服务公司,以低租金、半盈利、半公益的模式,为60岁以上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复、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服务,同时药浴、营养餐、艾灸等低收费项目满足特色化需求,礼堂社区代表全县迎接了国家老年友好社区验收。
  和谐在社区。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和无物业楼院多、历史遗留问题大等现状,探索建立“街道党工委提供启动资金、社区党支部监控服务质量、党员带头引导群众、社区物业公司低成本经营”的服务老旧小区物业模式。例如,以小城社区为试点,街道党工委协调启动资金10万元,社区党支部引导建立安欣物业公司,接管辖区内“失管”、老旧小区9个,服务覆盖了1800户居民。
  成长在社区。在街道联合党委号召下,集中开展报到单位党组织与社区支部、在职党员与本地党员“双结对”活动,明确结对党组织每月为社区解决一个难题、结对党员每周为居民办一件实事。通过“双结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4个社区“五星”支部创建的动能和资源整合的势能,有效提升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已为社区解决停车难、充电等问题23项。通过活动开展,既满足了群众实际需求,也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向心力和党员归属感。

经验与启示

  西峡县紫金街道“平安法治星”创建,有力支撑了“五星”支部创建工作。

  (一)健全体系整合资源是关键。
  街道划分为14个基础网格、73个微网格,将党建、综治、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融入进一张网,推动多网合一、一网通管,其中以主要街巷为界设置“地缘型网格”6个;以相对封闭的大型居民小区为范围设置“单元型网格”5个;以大型专业市场商户集聚区域为范围设置“服务型网格”3个,强化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推动31个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协会、商会党组织向社区报到,632名在职党员向网格报到,建立社区联合党委和基础网格联合党支部,以组织相加推动工作相融。
  (二)建强队伍排忧解难是抓手。
  依托专职网格员、报到人员、“五老”等志愿服务人员组建“邻里和事佬”“紫己人”调解员队伍,深入开展“六防六促”矛盾纠纷季度大排查活动,通过上门走访、邻里畅谈、电话访谈等形式摸排居民婚恋、家庭、邻里、物业、债务等纠纷和各类居民诉求,实时掌握苗头动态,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消化在属地”,特别是通过“警司访+”工作机制,属地矛盾化解率达到100%。
  (三)预防在先宣传引导是前提。
  充分利用警务室、口袋公园、反诈主题超市、红色驿站等实体阵地和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阵地,建立“一月一宣讲、一周一推送”机制,每月开展1次安全稳定、普法知识等内容线下宣讲,每周推送1次反邪教、防溺水、防盗窃等线上小常识,今年以来,社区共培育兼职宣讲员21人,开展各类宣讲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折页30000余份,在居民群众中产生“聚变”式的传播效应。
  (四)守牢底线消除隐患是保障。
  聚焦辖区内涉毒、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全面落实“五包一”责任制,建立信息台账、走访台账,防止失管漏管;聚焦 “九小”门店、重点水域、出租房屋、建筑工地等场所,联合街道应急办、派出所组成检查组,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做到监管无死角,安全全覆盖。特别是反电信诈骗“1+3”模式,有效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来源:南阳市党建研究会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