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刘伯根:多读好书,成就自己,不负时代

2024/08/07 09:47 来源:阅读与成才    阅读:1.7万

  第一次党代会固然是一场开天辟地的政治上的大事变,其实也是一场那个时代优秀的读书人、先进的知识分子把他们所读所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中国实践的读书分享会、同道联合会、社会变革促进会。

 

  103年前,在嘉兴的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当代中国也因此成为“红色中国”。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一个读书人看来,第一次党代会固然是一场开天辟地的政治上的大事变,其实也是一场那个时代优秀的读书人、先进的知识分子把他们所读所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中国实践的读书分享会、同道联合会、社会变革促进会。那个场景,正如明末清初嘉兴籍学者、思想家吕留良所说的:“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昨天,我们从上海来到嘉兴。今天,我们贴近了这艘革命的红船,接受了精神的洗礼,这是莫大的荣幸。

 

  嘉兴人杰地灵,是好读书、善读书的地方,也是读书人、文化人辈出的地方。唐代的陆贽,元代的吴镇,明末清初的吕留良、朱彝尊,清代的张廷济、沈曾植,近现代的沈钧儒、王国维、蒋百里、茅盾、徐志摩、汪胡桢、丰子恺、张乐平、陈省身、朱生豪、金庸、邱开甲,都是嘉兴人。这些名字,无一不是如雷贯耳,也无一不是读书人的楷模。面对这些大师名家,我辈敢不敬畏?敢不抓紧读书、好好读书?

 

  借此机会,我谈点有关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我是出版人,做了一辈子的出版工作。做出版,我体会要重点唱好“三出戏”。一是要“出彩”。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主题出版,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传播党的声音、体现国家意志,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风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铸就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灵魂”。二是要“出众”。要围绕重大标志性工程、重要学术文化著作、重要教材和工具书等,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体现当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水准和高度,锻造文化强国、现代化强国的“根脉”。三是要“出新”。要不断创新出版物的内容、形式、传播途径、阅读方式,不断适应多渠道、多媒体、多流量、多样化、小批次的阅读新潮流、新体验、新风尚。

 

  我是出版人,也是老读者。作为读者,我知道,我们的前人对于读书有许多好的经验总结。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读书,世界就在眼前。的确,读书不仅能了解世界、接近世界,还可以改变世界。这里说一个典型的例子。100多年前,湖南双峰县有位女士叫葛兰英,她在48岁的时候,随着儿子、女儿,带着外孙女,到省城长沙念书,就读于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结业回乡后,创办了女子职业学校,自任校长。55岁的时候,她又随着儿子、女儿,到法国勤工俭学。5年之后,回国、回家乡,再办学校,并支持革命。这位葛兰英女士后来改名葛健豪,她的儿子叫蔡和森,女儿叫蔡畅,儿媳叫向警予,女婿叫李富春。她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子女、学生,也影响了许多革命者。她病逝后,毛主席题了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她不是党员,但她培养和影响了众多的优秀党员,包括毛泽东。她是唯一一位在《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立了传的非中共人士。

 

  读书少了不行,书到用时方恨少;死读书也不行,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读不读书真的不一样,书非药能医俗,德无根可树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什么书,有三重点:一是读中外经典,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强筋健骨的需要;二是读主流的思想、文化、科技著作,这是我们顺应时代、有所作为的需要;三是读应知而未知的知识性读物,这是我们顺利生存、快乐生活的需要。怎样读书,有三境界:一曰吞,即略读;二曰啃,即精读;三曰品,即享受阅读。读书的效果,也有三境界: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有所感悟、变通运用,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能大就。

 

  我现在韬奋基金会工作,职责任务主要有三条:一是研究出版经验与规律,组织出版业务交流,培养和奖励出版人才,促进出版行业发展;二是推广出版成果、推动全民阅读,请专业人士分享阅读、引导阅读,促进民族文化素质提升;三是开展图书捐赠等文化公益活动,让无书可读的人能够有书读,让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能够分享图书。后两条,都与阅读有关。比如4月下旬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韬奋基金会就在中国出版协会、发行协会、期刊协会以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有关组织的支持下,主办了“全民阅读研究论坛”和“书香暖神州图书捐赠”两场活动,还参与主办了“科普阅读论坛”。

 

  阅读研究方面,基金会组织出版界、图书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媒体和社会组织,从发布阅读状况、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研究、提高阅读成效,介绍技术优势、提供精准服务,创新阅读推广、提升推广成效等方面,推动阅读研究、把控研究质量、推广阅读成果,助推了阅读研究成果向阅读实践的高质量转化。图书捐赠方面,基金会组织全国近20家出版集团、40家出版单位,向云南、陕西、内蒙古、河北等近百家受赠单位捐赠了百万余册、总码洋4300多万元的图书;10年来,已经累计向全国各地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捐赠了8.5亿元码洋的图书。

 

  我有幸参加“新华荐书”的推荐工作,更有幸参加今天的“新华荐书·澎湃中国红”书单落户嘉兴签约仪式。这个推荐书单很有现实针对性。

 

  我们说到读书,首先遇到的是选择什么书来读的问题。我国自从有印本图书以来至1949年的1400年间,累计出版图书不过28万种,其中辛亥革命之前为18万种,辛亥革命至1949年为10万种。而现在,每年出书就有几十万种,比如2022年中国就出版图书30多万种,其中新书16.8万多种。这还不包括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书、网络出版物,如果再加上外国的出版物,数量更是惊人。这么多的图书等出版物,绝对是读不完的,必须要选择性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怎么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读好书”。怎么选择好书?朱光潜先生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求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然而,不必读的书更多,因此,看专业的推荐书单是一个好办法。5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发了一篇文章《阅读类图书何以赢得读者青睐》,何为“阅读类图书”?何为“非阅读类图书”?这里的“阅读类图书”其实说的是“如何阅读”“指导阅读的图书”。推荐书单,也是在“指导阅读”“引领阅读”。

 

  推荐书单或者说如图书排行榜这个东西,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1895年,美国《读书人》杂志登载了19个城市书店中最畅销的6本书的书名,这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畅销书排行榜。100年后的1994年前后,中国大陆也出现了图书排行榜,最早刊登排行榜的杂志是《中国图书评论》。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图书排行榜的品类越来越丰富:不但有每周图书排行榜,还有月度、年度图书排行榜;不但有新书、畅销书排行榜,还有重印书、常销书排行榜;不但报纸期刊登载图书排行榜,各大出版机构、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登载自己的图书排行榜……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本来,已经出版的书太多太多,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性阅读,才推出了推荐书单或者说排行榜。现在的问题是,推荐书单、排行榜也太多太多了,我们又面临了选择书单的新问题。“新华荐书”这个书单,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新华荐书的特色,在于反映主流文化、倡导主流价值、服务主流社会。从推荐思路上看,着重考虑图书的原创性、学术价值、欣赏价值、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意义,既考虑这本书自身的价值,更考虑推荐它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起到引领主流阅读、引导红色阅读的风向标作用;从推荐方式上看,实行专家评审和读者网络投票相结合,既体现专业性又体现群众性;从上榜图书的比例看,侧重大视野、大格调、主旋律、高站位的人文社科科技类图书,兼顾欣赏、小调、少儿类,少顾纯技术、纯艺术、纯学术类,把其他的好书让给别的榜单推荐。

 

  “新华荐书”发布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相关单位和组织趁势而为,进一步开发了“青春书单”“山水阅读书单”“澎湃中国红书单”等细分书单。“澎湃中国红书单”落户嘉兴,突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鲜红底色,根植于嘉兴这片读书人、文化人辈出的文化沃土,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基础,定会绽放异彩,真正地红起来、火起来。

 

  很多人都知道嘉兴籍先贤、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其实,王国维先生说的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因此,三境界,不仅指读书,而且指做大学问,更是指成就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的话,为我们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成就一番伟业,作了生动注解。让我们以此共勉吧!

 

  刘伯根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在嘉兴“澎湃中国红”系列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