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安徽桐城:新时代“六尺巷”里天地宽

2024/08/14 09:56 来源:中国社区报    阅读:1.3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尺巷典故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文化注入社会治理,形成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村民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核心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径。

缘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基层治理智慧
360余年前,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的张英给家人寄回一封书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解决了家人与邻居争夺地界的纠纷,两家各退让三尺,让出了安徽省桐城市一条长约100米、宽六尺的“六尺巷”。
360余年间,这条三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的窄巷,因其所传达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世人,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了社会风气。
这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治理形势的创新实践——
“六尺巷”源于矛盾,成于和解。
2023年9月2日,伍某在某园林公司工作期间,不幸被剧毒的野蜂蜇伤,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伍某家属与园林公司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接到调解请求后,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庭长张诚立即前往处理双方纠纷的孔城镇综治中心,对双方展开“背对背”调解,不断释法明理。“刚开始他们情绪对立,经过我们释法明理,适时用六尺巷典故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双方打开心结,尽释前嫌,案件得以妥善化解。”张诚说。

2015年,桐城法院将“六尺巷”文化创新运用于诉前调解,提出“六尺巷调解法”,分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并率先在孔城法庭试点运行,当年就产生了明显成效。

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六尺巷调解法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广泛推广,形成六尺巷特色调解品牌。经过多年实践,培树了“三孝”“朴风”“乡贤”调解法等“六尺巷调解法”系列子品牌。

如今,行走在桐城大街小巷,袅袅黄梅曲,汩汩龙眠河,屋舍俨然、民风淳朴,构成了一幅悠然和谐、宜居宜业的动人画卷。

创新:源头治理、多方共治、和谐共享

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六尺巷调解法”该如何适应新形势,高质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021年8月,桐城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造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报告》,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将六尺巷中“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通过“六事六前”治理方法(党建领事,前沿筑牢阵地;礼让和事,前端预防隐患;村民说事,前线全程商议;多元解事,前站联动调处;网格管事,前置贴心服务;群力防事,前哨精准预警),构建源头治理、多方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安徽样本、基层治理的善治品牌。

“这几年一到除夕就停电,夏季用电高峰时更别提了,非常闹心。现在总算彻底解决了,感谢翻身社区为民办实事。”桐城市文昌街道翻身社区七里香溪小区居民邱文明说。

七里香溪小区二期有420户居民五年来一直使用临时电,居民深受“动不动就停电”的困扰。时间一长,不少居民用拒绝缴电费表示抗议,业主与物业、开发商之间的关系紧张。

2022年3月,翻身社区依托“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设立“睦邻会客厅”,形成社区事务综合调处机制。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叶鲜和网格员张红多次深入居民小区,在“睦邻会客厅”里,邀请开发商、物业和群众代表开诚布公地互动交流,推动开发商履行义务的同时发动社区党员带头缴纳所欠电费,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经过一周时间的努力,入户智能电表安装完工,电力顺利移交,居民用上了国网电,拖欠的28万元电费全部收齐交到了物业账户。“睦邻会客厅”促成了开发商、物业和业主第一次亲切“握手”。

“除了临时电问题外,我们还收集到小区没有大门、单元门门禁缺失、路面未硬化等10余条意见。‘睦邻会客厅’坚持居民需求在‘会客厅’解决,为民服务在‘会客厅’开展,矛盾纠纷在‘会客厅’化解,结果成效在‘会客厅’体现。”叶鲜说,翻身社区已设立三个“会客厅”,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融洽了各方关系,已有两个大型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效果显著,已成功打造一个红色物业品牌,社区内无物业小区由红色物业代管。

2024年7月17日,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丽娟在朋友圈里更新了“小楼长”们开展志愿服务的动态。

“社区在党建统‘网’,划分4个全科网格的基础上,选出了245名9-13岁的孩子担任‘小楼长’,通过孩子们跑街串户,把社区和居民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乔丽娟说,西苑社区辖区内有居民小区29个,社区居民2218户、7270余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21%。“必须发动居民自治,社区才能实现和谐。”乔丽娟介绍,社区根据人口特点,结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施“四微工作法”,即激活微网格、共建微联盟、做实微服务、探索微信用,服务“一老一幼”。社区还创新推出了“周五夜读”“零工驿站”“暑期公益自习室”等多项为民服务品牌,深受居民好评。居民们自发加入志愿服务队,开展各项活动,礼让和谐的良好民风愈发浓厚。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以“党建领事法、礼让和事法、村民说事法、多元解事法、网格管事法、群力防事法”为基本内容的基层善治品牌。

延伸: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持续扩大、影响更加深远
翻开桐城市市场监管局文昌市场监管所所长方永红的工作台账,里面记满了各类消费纠纷的详情、证据、处理结果。“群众事无小事,别看这里面记录的很多纠纷都只是三块五块、三斤五斤的事,一旦调处不好,小争端就有可能变成大问题。”方永红说。
从事消费维权工作30年的方永红,明显感觉到在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运用到消费维权、市场监管工作中后,成效显著。
2023年6月29日,市民朱女士在一家装饰公司购买全屋定制装饰装修材料,定制材料货款5.3万元,双方签订合同。之后,朱女士又要求经营者增加定制主次卧衣柜、书桌、木门,经营者表示可以给予适当优惠,但是要求朱女士再支付3万元货款,朱女士不同意,双方发生纠纷,朱女士向12315平台进行投诉。
“这个案件是因为定制产品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货款金额增加,双方未进行约定,导致发生纠纷。”调解过程中,方永红一针见血指出双方的矛盾纠纷点,“没有达成补充协议的,应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来确定。”
方永红借古喻今、释法明理,引导双方弘扬“六尺巷”谦和礼让的精神,换位思考,知进退、和为贵。不到30分钟,双方便同意各让一步,最终达成协议,追加货款6千元握手言和。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顺应时代要求,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方法、路径,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原创性、引领性、典型性做法,有助于各地借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经典样本。
在安庆市多地、多部门,都有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调解成功的案例。
2022年,一个现代版的“让墙”故事在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上演。大塘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点,在推进中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一件棘手事——这条巷道承接着组内外道路,但是,道路两旁的两户村民房屋挨得紧,巷子狭窄,车辆难以通行,拥堵时常发生。随后,人民调解理事会将两户村民聚在一起磋商,两家人听完此事,不约而同地表示自愿将房屋往后缩。于是双方都将邻着巷子的一角拆掉,各留出1米,成了现在宽敞的“九尺巷”。
“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我知道,咱这情况不也是吗?他们有‘六尺巷’,我们组还有‘三宝’呢,老祖宗留下了好的家风家训,子孙后代得传承下去。”谈起当初愿意“让步”的原因,村民汪运松笑着说。
汪运松口中所说的“三宝”指的是大塘村的百年牡丹、百年紫藤和百年黄连木,在这个汪氏族人聚居有400多年历史的村庄,“三宝”代表着谦卑、礼让、和谐的家风家训。受此事启发,大塘村党委将此事作为典型事例,成立“牡紫连欣”调解室,并吸纳这两户村民担任调解员,为村内调解矛盾纠纷。新时代的礼让故事很快传遍全村,“牡紫连欣”调解室也越来越受到村民的认可。
桐城市双港镇龙山村充分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形成了议事协商工作法,由“为民做主”变成“请民做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事、村民定。
怀宁县创新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乡村夜话”活动。其中,乡级、村级每月举行1次,县级每季度举行1次。自活动启动以来至去年底,累计解决村集体经济增收、基础设施改造等问题395个。
大观区菱湖社区以“菱”为伴、以“菱”为善,打造“菱”里会客间,搭建群众聊天室、家门口活动室、党群议事协商厅新平台,在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里,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效解决民生实事50余件。

安庆市住建局创新推出“夜话物业”活动,推动职能部门下沉到居民小区,与群众面对面共商物业服务“老大难”问题,主动听取民意、回应民情、化解纠纷,推动小区治理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市级已开展“夜话物业”活动33期,县级同步开展174场,解决问题1200余个。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提出——创新——延伸”三个阶段,目前正走向成熟。在“源头治理、多方共治、和谐共享”理念的引领下,“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从汩汩龙眠河流淌至安庆各地,在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开花结果”。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基层治理的善治品牌。安庆市作为发源地,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扎实抓好省委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各项任务,深度挖掘六尺巷‘和为贵’等文化内涵,努力在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上走在前、作表率,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互生共进,以文化浸润人、凝聚人、影响人。”安庆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耿表示。


专家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孙春晨: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传统礼让故事为切入点,创造性地形成了六步调解工作法。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运用调解方法,情理法并用,以调解促和解,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拉近了党群关系,从源头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安徽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加良:

“六尺巷”文化中的解纷理念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核心在于“和为贵”的理念,强调在矛盾解决中以和为贵,通过礼让与妥协达到双赢的局面。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古代先贤的智慧,也为现代纠纷解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 余钊飞: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和矛盾纠纷化解三个方面。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中“谦和礼让、和为贵”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将这一精神与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在基层治理创新上,打破了传统的接访和调解方式,形成了“源头治理、多方共治、和谐共享”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信访不上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为目标,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在社会矛盾化解上,通过多元联动汇聚调解合力,显著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