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安: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24/08/29 13:34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阅读:1.1万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做出战略部署,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我们面临着深化医改、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如何深刻把握《决定》精神,理解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如何精细谋划、持续推进医改各项部署?且听权威专家和资深管理者带来的深度解读。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卫生健康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认识上的新飞跃。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健康优先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理念。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优先”确定为首要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0年6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健康优先的法理基础、责任主体和基本要求,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要求“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由此可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卫生健康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认识上的新飞跃。
学习领会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准确把握人民健康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支撑作用。人民健康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深刻揭示了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人民健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因此,我们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
坚持健康优先,就是要把提高人民的健康福祉作为发展的重要目的,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目标任务,加快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以全社会共建共享为路径 营造共促健康氛围
当前,落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要求,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明确核心要义与基本要求,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保障人民健康的主体责任,把健康优先切实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公共政策、投入保障、评价考核等各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政府、社会和个人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向着有利于健康发展,在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在社会层面,要以保障全民健康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以全社会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每个组织单位都要努力建成社会的“健康细胞”,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
同时,健康中国,医者先行。卫生健康系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更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为维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
从“健康细胞”抓起 逐步实现健康中国大工程
为了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目标任务,2019年国务院启动实施了健康中国行动。该行动围绕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保护重点人群健康,防控重大疾病,提出了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妇幼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病防控等15个专项行动。行动突出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宣传倡导向人人行动转变。
健康中国行动开展五年来,得到全社会积极响应,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的全民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宣传和健康促进行动,公民健康素养水平快速提高,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渐形成,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已经位居中高收入国家的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任务,我们面临着多重疾病负担挑战并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等问题和挑战。全民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全局性、整体性、跨领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坚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健康中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同时,要发挥好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动员优势,强化任务分解并实施监测与考核,把健康城市和健康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城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推动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落实。(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 毛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