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梯“左行右立”已取消多年!为何公众难改?
2024/08/30 14:21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1万
近日,西安一名网友建议“地铁扶梯应左行右立”,却得到了运营方“不提倡这么做”的回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地铁扶梯如何乘坐”的讨论。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北京地铁已经取消“左行右立”倡议多年,但这种现象至今依然普遍存在。而后续倡议“站稳扶好”,仍需进一步推广和呼吁。
现象
前边站着不走 后边扭身挤过
工作日早7点半,记者乘坐2号线地铁来到西直门站,沿着换乘通道向13号线方向走去。在通向地面的最后一段路之前有两条很长的上行扶梯,此时路过的乘客并不算很多,绝大多数人都会主动站在扶梯靠右一侧。少数乘客则会沿着扶梯左侧空出的通道往上快步走去。
早在二十多年前,北京地铁对乘坐扶梯的乘客曾有过“左侧通行,右侧站立”的倡议。或许是因为它过于“深入人心”,即使在2018年北京地铁取消扶梯“左行右立”的提示之后,依然有很多乘客会按照这种方式乘梯。记者询问了5名主动站在扶梯右侧的乘客,只有1人知道“左行右立”的倡议已经取消,另外4人仍然以为坐扶梯就应该“左行右立”。
乘坐扶梯到达地面之后,在左手边不远处,还有另外两条通往2号线、4号线的下行扶梯。这里的情况大同小异,大部分乘客依然是按照“左行右立”乘梯。这两条下行扶梯的长度甚至比刚才的上行扶梯还要长上一些,记者乘梯时顺着往下看,甚至都有点害怕。但这依然阻挡不了乘客们赶路的脚步,陆陆续续往下走的乘客并不少。
到了8点左右,记者回到了上行扶梯的入口处,此时的人流量比起半小时前明显变多,上行扶梯左半边也变得繁忙起来。但并不是每名乘客都紧赶慢赶地往上走,一旦有一名乘客在扶梯左侧站定,后面的乘客因为前路被堵,也只能跟着在后边排起了队。
但记者也看到,偶尔有几名乘客,似乎确实有急事。眼看着扶梯前边有人没往上走,还会拍拍对方示意“让让”。随后双方在狭窄的扶梯上完成扭身、挤过等一系列动作,看着有些惊险。
边乘电梯边往上走到底能快多少?记者实测了一下,站定乘扶梯总共需要32秒,左侧一路畅通时往上走只需要18秒,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早高峰确实挺有吸引力。
而作为对比,扶梯旁边的楼梯总共有60节台阶,记者两节两节往上爬,总共花了24秒。但记者的步频并非很快,之后又有一个健步如飞的年轻小伙,爬完全程总共只花了16秒。考虑到乘电梯有时还会遇见有人“挡路”,真要是为了赶时间,沿着电梯往上走还真不一定比爬楼梯快。
问题
提示效果不佳 双手“撒把”普遍
既然“左行右立”已不再提倡,那乘客到底应该怎样乘坐扶梯?根据北京地铁的官方回复,地铁目前倡导乘客在乘梯时“站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
在西直门地铁上行扶梯旁边,记者看到了乘梯须知和温馨提示两张墙贴,它们都列举了“禁止使用手推车”“禁止逆行”“禁止倚靠”“请勿打闹”4个禁止事项,但并没有提到“禁止在扶梯上行走”。
而在扶梯入口处的踏板前,记者看到了“站稳扶好”的地贴,周围的广播也在提醒着乘客:“请您站稳扶好,不要倚靠扶梯”。
广播和地贴的提示,究竟有没有起到效果?记者之前询问的5名乘客中,有3人留意到了广播要求“站稳扶好”,另外2人没注意广播说了什么。至于地贴,虽然它的位置就在扶梯入口,但仅有1名乘客注意到了它的存在。
另一个工作日的早7点半,记者乘10号线地铁来到了角门西站。这里的站台层和站厅层之间也有两条很长的扶梯,上行与下行各一条。每当有地铁停站,下车的人总会把地铁入口围得水泄不通。这里虽然也有地贴,但因为人太多,早就看不见脚下有什么东西了。至于广播,或许是因为环境嘈杂,或是广播声音较小,记者在此乘梯上下时并没有听见。
乘梯的乘客中,真正能做到“站稳扶好”的有多少?记者统计了一下,30秒的时间内,乘上行电梯的乘客有52名,其中35名乘客是站定的,只有9人握住了扶手。另外17名乘客是边乘电梯边往上走的,其中只有3名是一边扶着扶手一边向上。另一侧的下行电梯总共下来了60名乘客,全都是站定的,其中只有15人握住了扶手。
爬扶梯的乘客,注意力至少还在电梯上,而那些站定且没有握住扶手的乘客,有很多都是拿着手机的“低头族”。就在几天前,北京公交警方微博曾发布一条消息,一名女子乘扶梯时没有抓住手中的行李箱,导致箱子从扶梯上滚落。一旦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早高峰,那些注意力全在手机上并且没有握稳扶手的乘客,很可能反应会慢一拍,导致危险。
专家意见
事关人身安全 观念仍需转变
近期关于“左行右立”的讨论发生之前,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查询过往帖文发现,有不少外地来的游客依然把北京地铁里“左行右立”的行为当作“高素质”的表现。但在电梯行业专家邹志文看来,“左行右立”背后隐含的问题不小。
“首先是对电梯的设备的影响,长期这样乘梯,会造成扶梯梯路单边磨耗的增加,如滚轮磨损、梯级链伸长等等,造成左右梯路出现不同步现象,损害扶梯的安全运行。”现实生活中,有些商场的扶梯可以通过经常性改变扶梯运行方向来避免单边磨损过重。但对于有些不方便调整方向的地铁扶梯,就会增加很多维保成本。
在社交平台的帖文中,有网友称赞“左行右立”有秩序,通行有效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邹志文表示,此前南开大学曾经做过相关研究,从运输效率来讲,“左行右立”并不优于全都站在扶梯上。
记者实地调查时,也发现了“左行右立”可能会导致通行效率不佳。在角门西地铁站,尽管上行扶梯的入口处总是堆满了人,但扶梯左半边还是时不时会出现“空闲”几秒的情况,与之相对的,扶梯右半边则是不断有人随梯向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的乘客不愿意从扶梯左边往上爬,但在排队时又站在了左半边,只能站在扶梯口找机会往右“插队”,也因此挡住了后边人往前的脚步。从记者统计的半分钟运载人数也能看出,在上下行人流不断的情况下,存在“左行右立”现象的上行梯只运载了52人,而左右两边时刻都站满人的下行梯运载了60人。
但无论是电梯损耗还是运行效率,都比不上安全问题来得重要。邹志文表示,扶梯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供人在上面行走的。“普通的上下楼梯,每节台阶的高度一般只有十几厘米,但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普遍在21厘米左右。这种高度是不符合人们上下楼梯时抬脚落脚习惯的,尤其是沿着扶梯向下走,万一没保持住身体平衡,摔倒的后果不堪设想。”
在邹志文看来,西安的网友之所以会提出“左行右立”的倡议,本质上还是把“让别人从扶梯上快速通行”当作了一个文明行为,忽略了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北京的情况也是类似,虽然已经取消了“左行右立”的倡议,但公众的观念仍未扭转过来,还是把提供便利的重要性放在了安全之上。“‘右立’的习惯是长久积累养成的,想用一朝一夕改变并不容易。从安全角度说,应该花更大的力度去呼吁‘不要在电梯上行走’和‘抓稳扶手’这两点。”(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