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

涉医伪科普大行其道,平台监管应更给力

2024/09/02 16:51 来源:红网    阅读:1万

  当前,网络平台上涌现出诸多为博取流量而存在的科普乱象,如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信息不符、导流暗广、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等。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已多次出台相关规范,但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上肆虐。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众多账号虽然通过了医院资质和实名认证,但实际运营者却并非认证医生本人。一些账号的认证信息完全不符,医院方面表示“查无此人”。更有甚者,一些医生热衷于“全能科普”,跨科“擦边”,传播与医学无关的“心灵鸡汤”,甚至讨论国际局势,完全脱离了其专业范畴。此外,还有大量“网红医生”热衷于露骨地讨论两性话题,穿着“黑丝”出镜,被网友戏谑地称为“黄医生”。更有账号违规直播卖货,发布“暗广”推销药品,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形象。(8月31日新黄河客户端)

  医生在平台开设账号,本有利于塑造个人品牌,进行科普宣传、辟谣止谣,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然而,在流量的诱惑下,一些医生却未能坚守初心,沦为了涉医擦边伪科普者。这些擦边医生、网红医生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并非平台看不到、管不了。其实只要平台愿意管,现有技术完全有能力将这些擦边医生、网红医生的不当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平台涉医科普乱象丛生,实则是平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所造成的。

  例如,对于认证信息不符的问题,平台显然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有人钻了漏洞,成为了获得认证的“假医生”。又如直播者非认证医生本人的问题,简单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技术就能让顶替者原形毕露,但平台却未采取有效措施。再如医生脱离本专业,热衷于全能科普的问题,平台本应通过监控和接受举报来防止这一乱象,却未能做到。还有擦边涉黄问题,与医生形象格格不入,平台本应严肃处理,却没有及时制止。另外,对于医生带货这一明显违规行为,平台也未有效处置,任由其损害医疗行业形象。

  涉医伪科普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误导公众,传播错误的健康知识,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情绪。更严重的是,伪科普会损害医生的名声和形象,让公众对医疗行业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将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监管者,有社会责任、也有能力和手段监管和净化平台环境,遏制涉医伪科普的蔓延。像认证信息不符、直播者身份造假、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等问题都是平台监管的失职。因此,平台应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手段打击涉医科普擦边行为,还网络平台以清朗的空间。不能再让涉医科普乱象坏了医生的名声,也不能再任由这些网络医生误导广大公众。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