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培训如何科学推进——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活动见闻
2024/09/12 16: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1.2万
2022年,对于许多科学教师来说十分特殊。这一年,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以下简称“暑期学校”)启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由此正式步入“科教协同”新阶段。3年来,科学教师的暑期培训有何新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开眼界,走到科学前沿
7月22日,2024年暑期学校合肥会场开班。为期5天的培训行程满满:参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一览正在建设中的大科学装置“第四代先进光源”模拟器,参访科大讯飞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参访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
“看到了AIGC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我更明晰了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人智协同。”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物理教研员陆险峰收获满满。
在科研现场,教师的兴奋显而易见,他们高举相机拍照,围着研究人员提问,参访屡次超时。
从首期暑期学校至今,走到科研最前沿,是培训的显著特点。3年来,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向广大中小学科学教师敞开大门。
“前沿”的另一种表现,是与院士、科学家们的近距离接触。
在2024年暑期学校广州会场的开班课上,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分享了自己求学、教书育人、建筑设计的人生历程,台下教师们深受感动。
3年来,已有50位院士和数百位科研工作者参与暑期学校培训。
2024年暑期学校参训学员、遵义四中信息技术教师窦熳感触颇深:“以前觉得科学家离我们好遥远,现在亲眼看到他们,感觉是那么亲切。他们潜心科研,燃烧赤子之心,我一定会把这种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们。”
强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学习不仅仅是了解一系列科学事实,更重要的是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和模型,因此要帮助学生将细胞器官系统建立关联,初步建构人体系统模型……”在2024年暑期学校北京会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李颖以“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为课例,向参训学员分享经验。
在2024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首个班次的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也碰撞出了火花。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杨槐馨带来了“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通识课程。为什么选择“显微镜”作为授课内容?这基于杨槐馨做科普的经验。她发现,引导中小学生观察微观世界,很能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显微镜很便宜,在学校里很好推广。甚至老师们打开手机相机,切换成微距模式,就可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杨槐馨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让教师学了以后就能用于教学。
不仅如此,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为推动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实现科学教育改革、助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主办方还通过特色研修班组织开展生命科学、天文探索等不同主题的研修活动,教师们可以在真实或仿真条件下开展课题探究和实验体验。
如今,在暑期学校、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等多个培训项目中,进行教学设计、分享优秀案例已成为“必修”环节。
重协同,成效更加显著
从首期暑期学校启动以来,科学教师的培训明显多了起来。
2023年,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启动的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其定位是中国科学教师培训的“升级版”“高阶班”,针对具有多年科学教育工作经历、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科学教师,每个班次聚焦一个核心学科,实现更专业的“定制化”培训。
同时,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推动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主题式系列研修活动”,面向中小学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增强参训学员科学课教学活动设计和科普活动组织实施能力,今年将继续培训约1500人;“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对象包括中小学科学教育管理人员、科普场馆科技辅导员,以增强参训学员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今年将培训约2500人。这也让科学教师培训贯穿全年,更加常态化。
如今,科学教师培训覆盖面之广、培训规模之大、针对性之强,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参与了多场科学教师培训。在他看来,科技工作者参与教育,带动更多人了解、参与科学事业,不仅是乐事也是社会责任。近年来,通过暑期学校等一系列项目的探索,科教协同的渠道变得更加顺畅。
伴随着科教协同的合力不断增强,培训成效也更为显著。2024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参训学员、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物理教师庞亚静感觉自己跳出课堂,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教学。“研究员讲的物理学发展史,让我找到了把课程、知识点‘串’起来的逻辑脉络。我还真实感受到了科学家精神,自己的思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也有了新认识。”(记者 林焕新 郑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