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协推出20条主题科学线路
2024/09/27 15:08 来源:人民网 阅读:1.1万
9月25日,2024年“科技馆之城”发布仪式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6条“热门场馆平行路线”、8条“课本超链接”路线、6条“特色主题路线”,让科普资源更加贴近公众。
让课本上的科技知识“活”起来
“热门场馆平行路线”针对暑期各知名场馆“一票难求”的现象,整合了北京地区同类型的场馆资源,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例如,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门票预约较难,“热门场馆平行路线”推介了同类型场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不光有“无花之美”称誉的蕨类植物,还有亚马孙河流域的水生植物,以及来自美洲、非洲干旱地区的多肉植物。而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利用VR技术,带公众穿越回70万年前,与“北京人”面对面。
“课本超链接”主题路线将科普场馆、科普展品与中小学地理、化学、生物等课本内容相结合,让课本上的科技知识“活”起来,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科技场馆。例如,六年级《科学》课本上的隆福寺藻井古代星空图,去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就可以近距离欣赏;高一《地理》课本上的太阳望远镜,就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想看三年级《科学》课本上的授时历,就去郭守敬纪念馆……
此外,“特色主题路线”结合社会热点和公众喜好讲述行业科技故事,展示了不同领域的“科技范儿”。
据了解,自2023年起,北京市科协联动全市百余家“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面向公众推出百家科技文化场馆手绘地图和主题科学游路线,让公众既能到城区科普“环游”,又能到远郊区科普“畅游”,真切感受科技场馆的“无处不在”。未来,“科技馆之城”还将解锁更多主题路线,发掘更多“宝藏小馆”,激发更多公众参与科普的兴趣和热情。
一批“硬核”科普项目现场展示
活动现场,一批推动前沿“硬核”科普的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展出,它们都出自北京市青年科技工作者之手。“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普则是连接科技与大众的桥梁。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知识,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北京交通大学“磁控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李振坤说。
2023年,“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启动,重点支持45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研发、开展科普活动,推动一大批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果与公众见面。一年来,共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共计500余场,形成了展览、展品模型、科普课程等300余项科普资源。本次活动中,共有8家单位的项目获评2023年“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优秀项目。
今年,“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继续支持80个项目,包括展品展项、科普课程、科普活动三类,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产出科技科普资源化示范引领性成果。
今年再拓展5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
在发布仪式上,今年新增的50家“科技馆之城”科技教育体验基地亮相。“作为科技教育体验基地,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央在京单位的特色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科学体验,与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科技馆之城’科技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计量战略与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于连超作为新认证基地代表发言。
为鼓励各类机构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科普活动,2023年,北京市科协认证了10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如今,在平谷区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它们的农场已经成为一座小型“科技馆”,年游客增长超万人。位于延庆区的华海田园天文农庄,也被打造成北京天文爱好者的观星圣地。中国电影博物馆作为首批入选的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围绕不同科学主题举办了丰富的科普视听活动,借助超高清巨幕的声光影特色,让公众感受色彩斑斓的世界。
今年,北京市科协再次拓展的5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将进一步提高“科技馆之城”平台服务水平,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更多实践探索。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科技文化旅游场所加入到基地建设队伍。(记者 董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