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体育

电影品质提升呼唤建设性批评

2024/10/08 13:36 来源:文汇报    阅读:1.1万

  近年来的电影市场表明,新主流电影引领、多类型百花齐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理想身型”。让观众期待良久的陆川编剧并执导的电影《749局》在2024年国庆档上映后,首日票房冲高领先,但随后口碑出现两极分化,电影在豆瓣评分低至4.3分,各大平台上网友纷纷评价,形成话题,冲上热搜,上映第7天电影票房累计逾3.5亿元。

  两极分化的观众评价与导演的三次回应

  冒险动作奇幻电影《749局》展开的是发生在近未来的虚构故事,“零号生物”开始潜入现代城市,生命研究中心749局进入了紧急状态,带有翼族基因的少年马山(王俊凯饰)被找回749局。他是人类中特殊的一员,有着不同常人的超能力,而内心又想做人类中的平常人,他不想要不受自我控制的双翼,想要温暖岁月的亲情。他带着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进入了这场749局成员与“零号生物”的全面鏖战,在惊心动魄的冒险拯救之旅中完成自我救赎与成长。

  影片从筹拍到上映,历经八年磨练。陆川在路演中透露:拍摄过程几经周折,但不变的是主创团队一直坚持用国际先进技术来讲好中国故事。然而,备受期待的《749局》上映后迎来的却是观众评论的两极分化——持正面评价的观众认为,电影主题深刻,包含了对现实和未来的独特思考,尤其电影的特效制作精良,动作场面和画面设计相当出色,适配合家欢观影需求。持批评意见的观众认为,影片的内容近乎“大杂烩”,连故事线都没有捋顺,开头以为“零号生物”是外星人,然而直到电影结束,还没搞明白,它究竟是什么生物,与马山代表的翼人族又有何种关系?一个老套的少年成长故事,却缺少温情细腻的内心戏,“看完感觉还不如去加班2小时”。

  “冲我来,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他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冲我来。”面对部分措辞激烈的恶评,陆川第一次微博回应看似冲动,其实他套用了电影主人公马山的台词,喊话中含着寓意,“老话‘爱之深,责之切’,就是爱得越深,要求越高,责备得越狠,家人往往如此……”第二次他的回应中有了接受和理解,“谢谢那些支持这部电影的观众们。你们送给电影的每一朵小花,会绽放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两旁。也感谢那些严厉的批评……我会在泥潭里种出更好的荷花。”陆川三个微博连续发声,画出了导演面对“众议”的心理曲线。

  善意有洞察力的评论构成建设性的对话

  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必须接受观众从现实逻辑出发进行称量,评价影片的情节发展是否合理,人物的转变、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否让人信服。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龚金平表示:“《749局》的主创者面对两极分化的评价,应该认真反思观众的评价是否在理;而有素养的观众面对有缺点的影片,不能满足于言语狂欢,有价值的评论,应该是心平气和的,也是敏锐且理性的;用嘲笑谩骂的方式无法指出影片失败的原因,不可能给创作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善意的,有洞察力的评论,才能与创作者构成建设性的对话”。

  “陆川电影中流淌着父辈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有着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又有着不同于父辈的‘下一代’的追求和探索。他把曾经岁月的故事和人物转变为近未来的灾难片和青年精神成长的叙事,以期赢得年轻观众和国际市场。但因对749局神秘存在的难以解读的疏离感,情节转换中有某些断裂和生涩,也影响了普通观众的观影效果。”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对《749局》展开了建设性的评论,他对记者表示,“观众对一部电影见仁见智是十分正常的,是文艺评论宽松的表征。但有些差评离开了艺术,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对于《749局》的成败得失,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有建设性的文艺评论,以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电影作为综合性、大众化的艺术样式,电影的接受美学离不开观众,面对观众的各种评论是电影主创必然的经历。《749局》的口碑“两极分化”上了热搜,这和观众对导演的心理预期相关,和近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相关,也和观众不断开阔的电影视野、不断提高的审美诉求相关。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杨毅认为:“普通观众观影后的感受代表电影接受的主要群体,其意见理应得到重视,体现出观众在电影接受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导演的观点无法左右观众的意见,更多是要对电影本身的质量负责,对观众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应当客观地自我评价,努力提升电影的品质。(记者 王雪瑛)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