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2024/10/15 11:2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郑州轻工业大学    罗振 卢圣轩 马晓芳

摘要: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 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为正值“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目标 ,需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 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水平。为此,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基本问题,对其重要性\路径和长效机制进行深入的学理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 ; 高校思政课教师 ; 师德建设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进入新时代,  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精准界定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角色,增强思政课程的育人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意义。[1]

(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在这一宏伟蓝图中 ,思政课教师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是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引路人 。因此, 高校思政课教师需秉持“育人先育己 , 立 德先立人”的理念, 不仅要在学识上追求卓越, 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楷模。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通过言传身教,将正能量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 ,进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面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 ,师德的力量尤为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固。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承担着为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灯、指引人生方向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与日常互动之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切实认识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推动者 ,激励他们立志成为能够肩负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以“ 六要”(即政治要强 、情怀要 深 、思维要新 、视野要广 、自律要严 、人格要正 )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这不仅是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根本原则 ,更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认真学习

具体而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严格以“六要 ”为基本遵循,特别要注重以下几点 : 一是政治要强,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二是情怀要深, 要怀揣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深厚情感,用真心、爱心和耐心去感染、启迪学生;三是思维要新,要紧跟时代步伐 ,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新颖的视角和思路引领学生探索真理。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要认识到 :坚定的政治立场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 因此要坚持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人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二)真信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并细化“六要”标准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指南。要主动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分析当下形势,正确判定时代未来走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解释社会现象, 为学生答疑 。

(三)真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所学所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彻底地将“六要”标准融入日常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需求,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重视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创造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自我提升的良好环境

为了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自我提升,要注重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环境。第一,营造丰富的师德培训环境。要实现思政课教师师德水平的持续提升 ,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多样化学习资源。为此,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类师德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分享师德建设的经验与心得, 引领教师深入理解师德的内涵与价值。同时,还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数字化资源库等,为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提升。第二,促进师德提升与社会尊师重道之风的深度融合。师德的提升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师德,树立师德榜样,激发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推动他们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宣传优秀教师师德典范,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让教师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二)构建合理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考评和监督机制

为了构建一套既科学又有效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考评与监督机制,我们应当从多个维度出发,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公正性。

第一,科学建立量化考核机制。量化考核是确保师德评价客观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将师德表现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可衡量的数据。例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满意度、同行评价等)、科研贡献、师德事迹(如表彰奖励、志愿服务等)、自我反思与成长(参加 师德培训、撰写心得体会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师德情况的变化。

第二,构建多元主体考核体系。师德评价不应仅由单一主体完成,而应引入包括学生、同行、专家以及自我评价在内的多元主体。学生作为直接受教者,其评价能够真实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德表现; 同行评价则能从专业角度审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风范;专家评价能提供相对客观的第三方评价资源;而自我评价则鼓励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第三,发挥学校部门监督与预警机制作用。监督和预警都是以过程管理的方式来防止师德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师德考评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该部门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防止问题扩大化 。[2]

第四,畅通社会监督与反馈渠道。师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应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监督。可以通过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社会对思政课教师师德表现的评价和反馈。同时,学校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于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社会监督与反馈的良性循环, 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锐。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 建设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4(04):151.

[2]张乐。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略探[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6):48-50.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