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爱娟:从旁观到亲为 她是如何走上志愿者道路的?
2024/10/24 15:5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8万
她是高龄老人的“好女儿”,是社区书记的“好伙伴”,是少年儿童的“好姐姐”,是志愿者口中的“好老师”,是被朋友们戏谑的“社区好大妈”。扎根社区工作多年,万爱娟对公益志愿服务感受颇深,从普通志愿者到职业社会工作者,10年时间,社会工作逐渐成为她难以割舍的事业。
为什么投身这份工作?时间回溯至她的家庭,曾在苏州从军的父亲经常回忆自己的参军生涯和苏州生活,口中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天堂”心生向往。2005年乘着大学毕业旅行,她走进了这座令父亲念念不忘的城市,走在平江路的石板桥上,她一眼就爱上苏州,江南的水乡韵味、古典园林在她的脑海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05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万爱娟,在苏州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IT工作,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每天的两点一线,日子稳定而又平淡。沿着这条足迹,她时常认为自己的一辈子就是这样:上班下班,周末休息。
一次,她路过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齐划一的舞蹈、嘹亮的歌声、“乒乒乓乓”的趣味小球赛、来回穿梭的志愿者。整个场地,人气十足,热闹非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人群中的一位志愿者更是打破了她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正是她的邻居。通过邻居的牵线搭桥和社区书记的交流沟通后,她如愿成为一名志愿者,并让她对志愿服务心存期待。
于是,万爱娟便有了与志愿工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犹记得那年元旦,在社区组织“翰墨飘香 ‘福’到万家”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服务内容也很简单,现场请书法老师书写春联,并引导居民有序领取自己的春联,三个小时里,上千幅春联经她手被“赠送”给有缘人,收到的人乐开了怀,而接过春联时的那声感谢让她油然升起满足感。“这和工作中的收获完全不同,有强烈的认同感。”短短三个小时,但带来的冲击却持久而强烈,像一道阳光凿开了尘封的内心。她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就能得到“双向”快乐。这次的志愿服务像一道涟漪,让她平淡的生活有了颜色。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她的心有了丝丝微澜。
自此,腊八节、陪伴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每一次社区志愿活动,都有了她积极的身影。最忙碌时,她周末都泡在社区,俨然成为一名编外社工人员。
组织志愿者做社区花园建设
随着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日益深入,万爱娟有了更多的想法。“自己有时间,孩子也不需要照顾,志愿服务就在家门口,服务人群就是小区自己的人,类型也比较单一。”万爱娟说,跟着社区大走访,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何不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做贴近社区的志愿服务。
说干就干,万爱娟正式发起了苏州工业园区赤道社会服务中心,以接地气、灵活的方式,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楼幢,带动和影响更多人参与身边的志愿。在她的不断努力下,一支50人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诞生了。
随着志愿服务的路径不断扩大,此时的万爱娟已经开始慢慢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志愿服务上了。2018年,经过和家人的深入交谈后,她毅然放弃白领工作,开始了志愿逐梦的梦想之路。“我想看看50人的我们能走多远,还想看看50人的我们力量有多强,更想看看50人的我们能做成多少事……”。
组建环保卫士志愿团
“因为自己是发起人,有经验,就承担了大部分的统筹和引领作用。”万爱娟说,志愿工作刚起步的阶段,自己很快被现实浇灭了理想之火。“虽然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但没想到这么难,没资金、没项目,带着团队很迷茫,到底要怎么干呀?”
2018年年初,凭借一步一步脚印和经验,她逐渐参与到政府公益服务项目当中来,在胜浦街道的扶持下,对接社区为民服务项目,跟党员们一起沉下身子,一起为社区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志愿者团队沙龙
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红色管家”项目在星辰北社区试点,作为一名活跃的志愿者,万爱娟每日日行两万步,带着团队成员穿梭于社区、楼宇、居民家中,开展入户走访和收集居民意见,把自己当成了“枢纽站”“发言人”,短短三周内,累计上门1900户,面对面访谈1900多人,楼宇企业100多家,写了满满两本“民情日记”。
居民有什么需求、需要什么服务、需要什么资源、社区现在的政策能不能帮到、志愿者能不能提供支持性服务?从那时起,带着这些问题,助人的种子逐渐破土发芽,开始生发。对万爱娟来说,她的志愿服务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在社区这块土壤逐渐扎根向阳。在“红色管家”项目试点过程中,万爱娟系统性梳理了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并在社区帮助下,成功帮助居民解决了“衣食住行购”50件民生小事,链接了10余家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受到大力欢迎。
“有两三年的时间,我都在做前期铺垫工作,没什么收入。”万爱娟说,即便如此,自己也没想过放弃。“在社区,每一次擦身而过时,一句‘小万,你来了!’我真的很开心。”看着对面的叔叔阿姨开心的笑容,我觉得值得。
2019年,在街道的引导下,万爱娟与社区三位直管党员共同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赤道社会服务中心”。同年9月,党支部正式成立。随即她的志愿工作也站在了新的起点。天气寒冷,来苏务工人员缺衣御寒,她主动对接“衣加衣”公益组织,解决务工人员的缺衣过冬困境;孤寡老人腿脚不便,出门不易,她积极联动梳蕾娜美容美发店,为70岁老人、困境家庭提供爱心理发服务;就业困难、适老化产品需求……有时社区居民“口难开”,万爱娟与社区携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辟“公益互助站”,栽种心愿树,达成居民的微心愿,并展开募捐活动,筹集善款7000元用于社区帮困扶难。在志愿的过程中,万爱娟不怕苦、不怕累,既享受其中,又冲锋在前,成了一名真正的“志愿狂”。
良好的口碑,务实的作风,让赤道社会服务中心逐渐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到居民心中,成为社区居民值得信赖的团队。万爱娟用了3年的时间,为赤道社会服务中心志愿服务打开了局面,让其真正有了“名气”,并“活”了下来。
困境儿童呵护中心参与困境走访和救助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从2019年7月开始,万爱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聚焦于家庭教育与儿童服务。
“社区双职工家庭居多,隔代抚养现象颇多;幼儿教育不断兴起,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方位、全方面的发展,就会涉猎更多的兴趣领域,费用往往不低。”万爱娟,这是我们关注社区教育的一个角度。
从2019年到2023年的4年时间里,赤道社会服务中心持续推动“尚学汇”教育联盟,聚焦家庭教育,整合社会组织、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市场资源以及行业力量,通过社区大党委、楼道党小组为组织和资源保障,吸纳社区居民、党员等志愿服务资源,通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链接民办教育协会党支部、邻里中心、周边商业街等97家教育机构参与家庭教育志愿服务,为家庭提供系列“家+”课程,开设科学养育、掌握敏感期、学龄儿童心理、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珍惜宝宝好奇心、培育兴趣爱好……系列课程惠及儿童青少年近6000人;通过组织居民服务议事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鼓励社区居民、参课家长担任课程的助教老师,负责课程的现场沟通协调工作、配合老师教学辅导工作、负责学科内容的发布整理工作等,发掘并组建150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在“万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参与的激情被 点燃,每周近20场公益志愿服务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周服务居民超过百名;服务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5%以上。
2024年,万爱娟在助力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公益之路,在园区社会事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被任命为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开启了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公益之路。
“想不想爸爸?”万爱娟问。“想”。姐姐悄声回答。“想爸爸你会做什么?”“就做作业,专注在答题上,就忘了。”
这是一次探访困境儿童的谈话,也是一次走心之旅。这一次面对面的谈话之后,万爱娟决定去做一件事,她借助社区平台,发起“困境儿童呵护中心”项目,携手园区检察院、园区律师协会,运用公益的理念,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去呵护这群“柔软”的群体。
“困境儿童呵护中心”项目,实施“三护”行动:一是“护权行动”,保障困境儿童合法权益。由18名检察官、律师、社会工作者担任“守护者”,联合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对辖区内留守未成年人、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等进行摸排登记、实地走访,为200余名困境儿童建立关护档案并提供精准保护救助。二是“护心行动”,呵护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针对困境儿童的关爱缺失问题,通过走访了解帮扶需求,及时委托心理机构,安排心理辅导老师、司法社工等专业社会力量对困境儿童开展心理抚慰、情感疏导。三是“护长行动”,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针对困境儿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日常安全教育不足等问题,依托“正义之剑”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联合学校、社区、律协等部门,围绕儿童出行安全、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欺凌等主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始以来累计为困境儿童开展普法讲座15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布设横幅30余条,增设宣传点10处,有效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宣教体系。“三护行动”在《苏州日报》《江南时报》《新华日报》等宣传平台进行了宣传报道,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点赞、好评。
“用心去温暖身边的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做想做的事,温暖看得见的人,也许普通,也许微小,但帮助和影响他人,万爱娟初心不改,“我愿意一直走下去,去做,去感受,用微光照亮一小片。”
“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生生不息,为志愿者汇聚一份爱。”2024年,万爱娟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书,她希望用专业来“武装”自己,让善意可为,在志愿的道路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正规、更专业、更有规模的公益帮助。(周小薇 苏州工业园区赤道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