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绿色”班玛 生态净美

2024/11/05 10:37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2838

清波碧水,在山峦叠起的峡谷间穿行,在草原与森林间流淌。发源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哇尔依乡的玛可河,流经果洛州班玛县时,从涓涓细流拍起波涛,东流汇于长江水系一级支流大渡河。

一河一地间,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玛可河畔的班玛县,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拥有大面积、高海拔的原始森林,林地总面积达到25万多公顷,近20种乔灌木在沿岸开枝散叶,3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此,豆科、藜科、百合科700余种草本植物,素有“三江源小江南”美誉。

坐拥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态好坏关系着县域全局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彰显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在生态保护的维度中拓展高质量发展路径,生态保护蔚然成风,绿色发展凸显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今的班玛大地上,“绿色”无尽蔓延,铺展了一幅秀美的生态长卷。

保护,沁入生活点滴

10月底,班玛县江日堂乡多日麻村被浓浓的秋色包裹,村后的山上灌木已褪去绿色,近几年增种的云杉像是倔强的孩子,在满目的秋色里依旧翠绿。

“阿克(藏语中叔叔的意思),山上的那些树里有我种的。”今年上高中二年级的拉毛吉,参加义务植树有6年之久。年初,班玛县参加义务植树的干部和群众,让7公顷多的荒地、荒山改头换面,3.5万多株各类树木让“稀疏林”“光头山”“秃头坡”重新生发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是班玛县每年的“规定动作”,也是大家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的县,参与过义务植树的粗略计算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一年又一年,随着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当地完成人工造林800多公顷,3600多公顷的退化草地和黑土坡重新披上“绿装”。

在班玛县亚尔堂乡境内,玛可河重要的支流开柯河川流而过,其流域内栖息有林麝、水獭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长着雪莲、贝母、冬虫夏草等百种珍贵中藏药材。

“我年轻那会儿,来这抓野生动物、挖中藏药材的人多,现在生态保护更加严格了,我们成了生态管护员后,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努力工作管护好生态、保护好家乡。”今年55岁的生态管护员才南谈起以前和现在的开柯河,骄傲地说。他还说,现在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了,干啥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把土层破坏了让青山褪色,而且现在几乎看不到偷盗猎者设的陷阱。

在班玛县,和才南一样加入生态管护员的将近700人,他们以巡护小组和单人负责的形式,在划分的网格状责任区内各司其职。才南告诉记者,他所带领的巡护小组,一年中除了休整的40至50天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巡护当中。

“不光是我们,村里的人都在参与生态保护。”才南说,这些年,随着广泛的宣传和引导,当地牧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有时会主动举报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自觉救助野生动物成为大家的自觉,类似捡拾垃圾等这些小事已经成为习惯。

恢复,彰显生态价值

“生态保护中我们有成效,但也有新问题。面对问题要破解堵点难点,把‘点上改’和‘面上治’‘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确保问题高质高效整改到位。”10月24日,班玛县召开相关部署会,大家群策群力,提出整改对策。

凡事一丝不苟地破题谋求长久之计,是班玛县的一贯作风,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工作当中。正是这种不为治而治为长久计的大格局,让当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顺着玛可河前行,因为早来的寒流和雨雪的影响,远处的青海云杉依然绿意葱茏,白桦林早已“换装”朦胧的青灰色,衬得眼前成片沙棘上黄灿灿的果实更加显眼,若不是林间的鸟鸣、河边嬉戏的藏猕猴、草地中张望的旱獭将人拉回现实,还真有种走过巨幅油画的错觉。

“美吧!这是我们一起保护的结果。”亚尔堂乡王柔村村民尕让告诉记者,因为以前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机制不健全、设施不完善,这样的美出现过短暂的“淡季”,在他的记忆里,曾经,路边的沙棘树枝上挂过塑料袋,草间的旱獭争抢过食品包装,河里的野鸭卧在塑料泡沫上。

“解决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是简单地去制止,根儿上的问题在保障设施不健全。”找准问题的源头,建设规范化的垃圾处理厂,开展垃圾焚烧专项治理,全县燃煤锅炉升级改造,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产业、能源、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此基础上,包括玛可河在内的300多条大小河流全面推行“河长制”,防护、治理实行一源一策。在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处理排出时水中的氨氮含量值达到排放标准,确保了水生态安全。

2023年,班玛县在八乡一镇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100%,县域水源地、地表水通过季度性监测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出境断面水质(国控断面)保持Ⅱ类水,省控断面水质保持Ⅱ类以上。无论是森林、草原,还是河流、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福利”看得见、摸得着。

发展,处处滚动“绿潮”

对于班玛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带来的不只是如画风景,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后发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十足,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财富,生态“红利”变为绿色“福利”。

在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实施乡村振兴的叠加期,依托生态优势布局产业发展,班玛县藏雪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通过种植实现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产生林木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顾民生改善,可谓一举多得。

“刚开始的几年收入还不算多,但年年都在增长,今年在藏雪茶上分红加采收的收入有4万多。”班玛县灯塔乡是当地最早种植藏雪茶的地方之一,村民曲吉一家从采摘到晾晒茶再到炒茶一条龙包干。2016年至2023年,藏雪茶远销四川、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产业总产值达2500万元,班玛县受产业带动实现增收的有4500余人次。

搭乘生态之“舟”,特色产业壮大提质。在班玛县,实现绿色收益的不只有藏雪茶。

亚尔堂乡王柔村村民香曲措玩直播已有四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生活直播到如今黑青稞炒面、糌粑等农畜特色产品的生产直播和线上带货,香曲措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生态资源会成为老百姓的收入,而且这份收入可持续周期长。

“都知道我们这里的生态好,良好的生态造就了绿色无污染的农畜产品,很多人会买,产品带出去的同时也增加了大家的收入,我们的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如今,香曲措在网上宣传和销售的产品中又增加了黑青稞酸奶、饼干、奶茶等特色产品。

特色农畜产品的远销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这天赐禀赋也为特色种植创造了无限空间。在班玛县高原菌类种植示范基地,眼下虽已进入菌类种植淡季,但今年旺季62个种植大棚产出的平菇、黑木耳、羊肚菌、猴头菇、灵芝等菌类新货、干货就达到了3000多千克。

基地负责人王德军告诉记者,像羊肚菌、猴头菇、灵芝这些菌类,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支撑,产品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往往预订一空,而且因为产品自带绿色有机无污染的“标签”,附加值和效益也实现了双增长。

人们呵护自然,自然回馈人类。如今的班玛县,恪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筑“绿色屏障”、共树“绿色理念”、共享“绿色福祉”,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美美与共。(记者 李兴发)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