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介入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中的运用——“携手相伴、你我同行”马路镇精障患者家属互助小组
2024/11/11 15:0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8万
一、案例背景
家庭介入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家庭介入能促进患者与家属之间沟通、减轻家庭负担、促进患者与社会福利服务与医疗系统的联系、改善服药习惯、减少复发机会,并鼓励就业和加强家庭功能等。
目前,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共有社区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八十余人,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日常照料均给家属来带较大的负担和压力。如果能够透过恰当的家庭介入方式,为家属提供相应的社交支援包括情感和实质的支援,不仅可减轻家属的照顾负担、舒缓患者家属的照顾压力,也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本案例主要是通过家属互助小组的介入方法,由民政社工筹划、设计并带领,遵循社工工作小组活动的原则及方法,促进家属组员间的分享,旨在增加家属有关精神病知识:包括成因、精神病症状治疗、药物等治疗方法;强化组员间彼此支持,提升组员对患者的照顾技巧;减轻组员的照顾负担等。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社工在长期访视服务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患者回到社区后,仍与家人同住,并依赖家人照顾,尤其是服药监督以及疾病管理等方面需要家属的督促与陪同;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时间长,成本高,占用家属大量的时间,消耗家庭的财力物力人力。目前社会普遍也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存有误解及偏见,甚至恐慌,认为他们不正常,有暴力倾向、不可预测、具有危险性,因而回避或抗拒与患者及其家属有任何的接触,给家属及家庭带来较大的压力;再加上舆论的不正确引导,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着被孤立和被隔绝感。
(二)需求分析
家属作为患者康复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不仅承受着照顾患者的经济负担,其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大部分家属缺乏对精神疾病的深入了解,照顾技巧不够,常常会有一种悲观情绪与耗尽感,患者家属承担的照顾压力和精神痛苦就像是风雨中的一叶孤舟,在情绪体力上亦很脆弱和容易受伤,很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社工希望能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协助他们找到日常生活中的同行者,并通过交流与分享,提升照顾技能,缓解组员的照顾压力。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模式
社会支持网络概括而言,就是社会支持的提供机制,是社会个体从社会和他人处获得支持的总称。具体包括物质帮助、行为支持、亲密的互动、指导、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等六种形式。尤其是组员在面对患者疾病的压力以及长期照顾的倦怠之下,更加需要通过病缘的关系,建立非正式患者家属之间的支持关系,获得更多的照顾技能,心理健康知识;并通过专业人员的协助,为其调动资源、完善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互助网络体系,降低组员在长期照顾中产生的无助、迷茫感,从而缓解其压力。
(二)服务目标
总的来说为组员提供相关照顾技巧以及社会心理支持,学会及时调节和缓解自身的压力,从而提高患者及组员的生活质量,并通过相互交流分享,促使组员形成朋辈相互支持网络。具体目标如下:
1.组员明确了解到可使用的社会心理支持网络,缓解在协助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照顾压力。
2.组员增加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并提升对患者的照顾技能,更好地协助患者康复。
3.组员之间建立支持网络,减少被孤立感。
(三)服务策略
1.服务模式
在小组的运行中,主要以互动模式为小组的主要运行模式,小组能够提供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认同的机会、提供组员表现个性及与他人分享的机会,并通过组员之间的联系达成共识、获得帮助。小组成员能通过小组互动感受到社会归属及相互依存的满足,组员是平等地位的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并最终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使得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
2.介入策略
由于组员及家庭的特殊性,在小组的筹备及招募上,主要是由社工通过走访与了解,邀请部分组员参加。在小组活动的目标及内容设计上,以组员的客观需求为出发点,主要是针对绝大多数组员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提供的支持与减压服务;并分有:组员分享与沟通、照顾技能提升组员减压等有利于组员社会支持与互助体系建设等方面为主题。同时通过穿插游戏互动以及有奖问答等环节,以比较轻松的形式,让组员感受到相互之间的支持与联结,使组员在沟通交流中借鉴同伴的相关经验,提高照顾技能,最终让组员感受到一个可倾诉和沟通分享及减压的平台。
四、介入过程
(一)小组活动第一节:我们在一起
1.目标:让组员了解目前能获得的各项社会支持,以便必须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明白此次小组目标,并订立小组契约;患者家属彼此初步了解并熟悉,为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做准备。
2.实施过程:小组开始,社工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对小组的情况、活动开展的来由等进行说明,随后通过现场调查引导组员了解自己的需求以及希望能得到的支持,介绍目前精神卫生工作所能提供的服务与支持;最后是游戏与茶歇环节,通过“画手”游戏,组员之间初步了解熟悉,总结本次小组活动的内容,并制定小组契约,同时约定下一节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第一节是小组的形成阶段,通过社工的引导,组员基本都能准确详细说出目前所能争取到的社会支持,同时也懂点利用现有的支持网络及时寻求相关帮助;同时,组员对小组契约订立的参与度与遵守也表现了较好的水平;在本节次活动结束的尾期,组员之间均表现了较好的互动。
(二)小组活动第二节:相知相识
1.目标
通过活动,组员分享自己的照顾经验、相互学习,并以问题卡的形式,掌握相关照顾技能。
2.实施过程
活动开始后,社工协助组员回忆上节小组内容,肯定各位组员的投入与表现。随后,按照组员人数,准备6张与与社区康复照顾有关的问题卡,每位组员根据自己抽选到的问题卡,分享各自的经验。在分享过程中,组员的很多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最后是游戏与茶歇环节,通过“谁是密友”游戏,小组成员各自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更好的建议;茶歇期间对本次小组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约定下一节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第二节是小组的开始阶段,社工在此阶段需要鼓励组员进一步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将小组过程中分享的各种照顾技巧进行整理分类,并制成小卡片,更是采用了游戏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组员之间相互分享、加深联系与沟通的主动性,也使得组员掌握了更多的照顾技巧。
(三)小组活动第三节:把紧张吹跑
1.目标
组员了解压力舒缓的不同方法以及从同辈群体中学习缓解压力的技巧,减少因照顾患者产生的压力;并能在具体的训练中感受到身心放松,学会自我减压。
2.实施过程
活动开始后社工简单回顾前几节小组的内容,通过开场游戏“让我放飞”引出本次小组活动的主题,鼓励组员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目前面对的压力,使用“相互按摩”的方式,使组员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了放松;游戏“勇敢者说”、“你知我心”进一步鼓励组员详细倾诉自己的困境和面对的压力,帮助组员确认压力来源,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并给予建议。最后是减压训练与茶歇环节,社工带领组员通过清肺呼吸,进行减压训练,并讨论如何应用于照顾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茶歇期间对本次小组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分享,提醒并约定下一节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本节小组活动中,小组作为一个平台,与组员的互动达到了较好的统一。组员之间不仅能够相互分享,相互达成共识,同时,整个小组的氛围也给组员带来了舒适的感受,组员能够意识到自我减压训练的必要性,并相互建议与学习。社工也将小组过程中分享的各种减压技巧进行整理分类,并制成小卡片,使组员能更好的运用这些技巧,小组运行的作用机制已经开始显现。
(四)小组活动第四节:优势大碰撞
1.目标
从优势视角帮助组员看到自己的优势及自身的优势资源,引导组员寻找内在的自我增能;组员之间通过相互发现彼此的闪光点,联系更加密切,进一步加深彼此相互支持的关系,初步形成相互支持网络。
2.实施过程
活动开始后,社工协助组员回忆前三节小组内容,再次使组员明确,如何利用社会支持与照顾技能来减轻照顾压力;游戏“温暖的表情”引出本次小组的主题,让组员相互说出对方的优点,彼此欣赏;接下来通过 “优势大碰撞”让组员依次分享自己的优势,社工将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记录在大白纸上,并通过“DIY我的优势树”,促进组员互动交流,一起协助每位小组成员全面认识并梳理自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链接自我优势资源,寻找康复过程中的自我救济;同时也能学习到其他小组成员的优势,取长补短。最后是茶歇环节,社工对本次小组活动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约定下一节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在本节小组活动中,小组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组员之间不仅相互熟悉,而且能够相互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在社工的引导下,组员更加意识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来减轻患者康复带来的负荷,小组不仅是组员之间相互交流与支持的平台,更有其动力的来源,小组运行至成熟阶段。
(五)小组活动第五节:携手一路同行
1.目标
总结小组活动;通过活动鼓励成员之间彼此相互支持,处理好离别情绪,促使组员结束小组活动后继续保持联系,组员之间相互支持网络进一步紧密和完善。
2.实施过程
社工把前四节组员的照片汇集成册,制成PPT在小组中播放,让组员可以直观地回顾自己在小组当中的表现,及看到其他组员给自己的支持与鼓励;随后,通过 “同种心愿树”,社工带领小组成员回顾小组历程,总结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鼓励组员分享收获,组员们纷纷在小卡片上写上对自己、对家人、对其他小组成员的祝福以及对工作者的感谢,并将其贴在心愿树上;最后,鼓励组员在小组结束后还能建立联系,并准备小礼物送给组员。组员在心愿树前留照合影,最后一次小组活动在大家的微笑合影中结束。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最后一节活动是小组结束阶段,在社工的协助下,小组成员对本次小组活动进行了回顾,并进一步巩固小组成果;同时通过展望未来、继续保持相互沟通与支持来处理离别情绪;组员在活动结束后,纷纷留下相互的联系方式,小组虽然解散,但是小组活动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五、总结评估
在小组活动进行的每节次及整个小组结束后,社工分别对小组活动进行了总结与评估,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反馈、社工观察等进行测评。工作运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共发放了6张意见反馈表,反馈表分别从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的投入度等10个方面收集组员的打分情况,按照每条满意度评分满分为5分计算,对条目内容评级非常满意的有39人次,对条目内容满意的有21人次,总平均分为4.6分,满意度率92%,总体满意度较好。
从反馈表的情况来看,对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非常满意的有2人,满意的有4人,总平均分为4.3分,目标达成率86%,本次小组活动的目标基本完成。此外通过现场及时反馈,小组成员对于此次小组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一半的小组成员参与度较高,认为这类型的支持服务能够为家属提供一个倾诉与减压的平台,缓解照顾压力;反馈表也显示组员对自己投入程度总平均分为4.5分,投入程度较高。同时,社工也在现场观察到,在小组结束后,组员彼此有互留电话或微信,并表示以后将会继续保持紧密的联系。
六、专业反思
(一)专业手法的反思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得到家属、社区以及社区医疗等多方的协助与干预。其中,家属作为患者康复的主要支持力量承担了较大的主观负担(如照顾成本、经济负担等)与客观负担(如内疚、悲观、耗尽感等)。通过家庭介入的方法对患者家属给予支援,以患者家属为组员,增强家属在应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处理各种压力与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康复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家属互助小组能够为组员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资源共享、释放压力以及相互学习与促进,来获得支持感。
(二)服务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会涉及精神疾病等专业医疗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对患者家庭的介入也更需要社工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对社工的综合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均要求较高;同时,一些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社会福利政策也是对家庭的有力支持,这就需要社工有更多地整合社会资源与社区资源的能力,切实地减少家庭的负担,为家属及家庭减压。此外,社工在小组的带领中的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角色的定位要更加准确与转换自如,这都需要在更多的工作实践与理论学习中不断的提升。(益阳市青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