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太原晋源西邵村: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4/11/13 20:0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社区文化山西讯(张晋 通讯员 杨润德 崔莉霞)11月13日,走进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西邵村村东南的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一座座智能温室大棚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棚内安装着现代农业智能服务系统,大棚里农作物欣欣向荣、绿意盎然,西红柿苗齐齐整整,茴子白株株分明,好似孩童般被“悉心呵护”。

      西邵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最南端,与清徐县接壤,全村常住人口 1400 余人,村域总面积 1213.12 亩。一年前,西邵村东南方向还是荒地,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内涝持续,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严重。在村 “两委”的引领下,西邵村大力整治撂荒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创新 “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流转整合闲置土地资源 120 余亩,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建设了温室大棚 40 座。经过积水排空、地基加固、土地平整,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

 


      墙体加厚进而增强防风保温,铺设自动化采摘运输轨道,温湿管控、光照强度、酸碱调节、水肥一体等全自动远程监测管理,棚前棚后全部滴灌喷灌,蔬菜大棚变身为“绿色车间”,推动大棚种植向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去年 7 月,村里还上线了‘数字乡村’ 智慧平台系统,智能服务各项指标数据同 “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系统云端相连,实时监控着棚内蔬菜的长势,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减少人力成本。

 


      走进张守明的番茄大棚,瞬间被满眼整整齐齐的番茄苗所震撼。在张守明的精心管理下,几乎每株苗都一样高一样壮。“我这个大棚有一亩半,10月14号种的,明年1月份就成熟了,亩产一万五千斤,一棚预估能达到两万三千斤,按市场价3块钱一斤算,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块钱,而且省时省力,比出去打工强。”63岁的张守明说。

      “水肥一体机、棉被卷帘手机上就能操作,太智能了,啥也不用管。”村民薛保德的大棚里游闲地踱步,察看蔬菜长势。“茴子白两个月成熟,一茬能产一万两千斤,按市场价一块二一斤算,一茬收入七八千,一年四茬能收入近四万块,我这个一亩二的棚一共种了5800棵茴子白,成活率达到99%。”薛保德还往大棚的墙上挂了个小黑板,随手记录种植情况,并用绿色仿真葡萄架把墙壁装饰了一番,柜子里摆着种植技术的专业书籍随手翻阅,“我准备在门口再弄个小茶台,一边喝茶一边智能操作一边享受田园风光,当个现代农民,太美了。”薛保德对现代田园生活无限憧憬。

 


      “看这个番茄苗开花了!”“今年肯定能大丰收!”村民张建国的西红柿大棚里,一家人齐动手,一边忙着架番茄苗一遍乐呵呵地聊天。“我们第一次种,边干边学,村里请了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种,跟着村两委我们相信今年番茄肯定能有好收成。”张建国笑着说。

 


      西邵村村委会的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系统液晶大屏上滚动着村里的实时画面,从村街道到村耕地,全村已经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通过平台可随时查看动态画面,为发现村里大小问题、着手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屏幕上还可以查看蔬菜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以便合理调节蔬菜种植规模,更好地应对市场形势。党务、村务、财务等村里的大事小情,也一览无余,以前村里广播靠人工‘大喇叭’,现在都是系统智能播报。系统连接到村民的手机终端,村民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能了解到信息。

      西邵村的发展并没有就此止步,查看西邵村的二期建设图纸上,下一步西邵村还将扩展温室大棚建设,并计划发展鱼类养殖、鱼菜共生新模式。西邵村通过产业转型发展提振了乡村经济、改变了村面貌。前不久,在西邵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西邵村精品示范村创建项目碰头会召开,会上,村委同相关人员正在探讨建设规划细则,西邵村的美好愿景展现在播报大屏上,西邵村的未来也近在眼前。

      下一步,园区将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科学种植、田间管理、仓储物流、产品加工、品牌包装,完善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打造以“农业+文旅”为产业驱动,融合科普教育、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精深加工、农业观光、休闲采摘、文化体验、田园度假、研学旅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走出一条立农为农、联农带农、强农富农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郜奇英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