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茶乡风情,感受乡村和谐——西乡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2024/11/21 12:41 来源:文化艺术网 阅读:808
11月19日,由西乡县委宣传部和县网信办主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县融媒体中心、县新媒体协会、骆家坝镇、峡口镇、柳树镇协办的“走进魅力茶乡 遇见和美乡村——网络媒体看西乡”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省市网络媒体、域内网络名人共20余人参与,共同探索西乡县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
骆家坝古街,作为活动的重要一站,以其340米长的古街道和7600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展现了陕南及巴山民居的独特风格。骆家坝镇人民政府将古镇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与仿古改造,使古镇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骆家坝景区共接待游客5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56余万元。
西乡县牧河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致力于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和旅游产业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公司生产的农副产品如木榨菜籽油、腌制野菜、干竹笋等,均采用天然生态原料,保证了产品的独特风味和高品质。同时,公司还开发了布鞋、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业态,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骆乡珍”品牌,象征着品质与传承,在骆镇社区非遗十八坊,游客可以体验到纯手工绣花鞋、古法压榨菜籽油等本土特色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牧河缘闲居智能酒店,将传统民宿的温馨与现代智能科技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住宿体验。自2024年开业以来,酒店以其独特的装修风格和智能化设施,迅速赢得了旅客的广泛赞誉,预计每年能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收益。
骆家坝镇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廖小顺介绍,该社区地域面积13.5平方公里,787户2363人,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0元。近年来,该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示范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把富民产业发展与“千万工程”深度结合、同步发力,2019年被授予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改善人居环境,擦亮生态底色。骆镇社区高标准提升人居环境,扎实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对集镇实施强弱电落地和背街小巷、移民搬迁安置点环境综合整治,在主干道实施“白改黑”工程,修建农贸市场,主街道按照4A级景区高标准治理,实施排污官网改造、雨污分流、强弱电落地等综合提升工程,街区所有农户纳入排污官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坚持农旅融合,赋能产业发展。骆家坝镇充分发挥4A级景区核心优势,坚持农文旅融合,全社区共有农家乐30余家,便利店40余家,个体工商户200余户,今年新建社区便民大食堂一处,农贸市场一处,总投资750万元。自主注册成立公司一家,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街区,培育了涵盖传统油坊、手工布鞋、农副产品展销、酒店住宿的“骆乡珍”品牌,带动留守妇女就近务工20人,户均增收1万元,预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
峡口镇:茶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该镇有4万亩茶园,是陕西省产茶镇中茶园面积最大的镇,人均茶园面积达1.9亩,户均6亩茶。江塝茗园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覆盖6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8月16日,产自峡口镇的西乡夏秋茶搭乘中欧班列首次出口中亚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代表陕西茶叶叩开了中亚国际大门,目前已出口中亚外贸茶500吨,全镇茶叶年产量2200余吨,年产值2.27亿元,茶园亩产茶叶约140斤干茶,茶农人均茶叶收益60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峡口社区:村改居的典范与基层治理新图景。峡口社区,位于西乡县城西南部23公里处,是西乡县第一批村改居社区。社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辖五个居民小组,共有754户、1685人,管理服务移民搬迁居民3115人,总人口4800人。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71名正式党员,社区工作人员10名,其中5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015年完成标准化社区“一厅八室”建设,先后建成了妇女儿童幸福家园、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年人多功能活动室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近年来,峡口社区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社区服务有效结合,让居民成为社区发展的主角,勾勒出一幅幅基层治理的新图景,陆续获得全国老年型友好型社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标杆单位、市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县级人大示范联络站等荣誉。
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理念。峡口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推动成立峡口社区公益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通过“社工+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三轮驱动模式,平均每年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350余人次,受益人数950余人次。设立妇女儿童之家、未成年人保护站,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居民融入感、参与感和安全感。
聚焦重点群体,关心关爱优服务。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全天定时开放,组织开展桌球、唱歌、棋牌等活动,社区老人活跃指数每天达60人次。聚焦“小饭堂、大民生”,集体经济注资20万元入股招引企业开办社区大食堂,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同时成立“送餐队”,为特殊群体提供集中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将便民服务拓展到“最后一米”。积极组织开展母亲节、六一儿童节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用心用情扶残助残,为辖区残疾群众提供免费平台,帮助其继续从事游戏代练,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峡口镇狮庄村:冷水鱼养殖的致富之路。在峡口镇狮庄村冷水鱼养殖基地,繁密的虹鳟、金鳟在清澈的冷水池里游来游去,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现有冷水鱼池90个,年均产鱼60万斤,销售收入已超900万元,润达到24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该产业成为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的“金钥匙”。
解放思想,靠水致富。狮庄村党支部书记祝培海介绍,该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几年前从省外招引1名养殖户来村新建冷水鱼池13余亩,在这里养起了以虹鳟、金鳟为主的冷水鱼,每年净赚30多万元。附近的几个农户和村集体看到了赚钱的商机,纷纷在下游新建鱼池养殖冷水鱼。截止目前,共建有冷水鱼池50多亩,养殖大户6户,每年带动20多名群众就近,年人均增收达12000余元。
西乡白龙洞:天然溶洞中的“茶花酿”白酒陈酿奇迹。在峡口镇的白龙洞,一个自然美景与酿酒工艺共存的天然溶洞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环境和陈酿技术而声名远扬。这里的洞藏酒得益于溶洞内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及丰富的天然微生物,使得酒的风味更加浓郁,成为了自然恩赐与文化传承的完美融合。
白龙洞景区内的洞藏酒基地,展示着一排排令人赞叹的酒坛。其中,“茶花酿”是利用当地清冽的白龙洞泉水,结合洞内恒温环境进行二次自然发酵,将茶叶的香气与酒的醇厚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健康白酒。在短短四年内,“茶花酿”不仅成为西乡县的地标性产品,还成功扩展至西安、天津、湖北、江苏、广东和四川等地,广受消费者喜爱,为当地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茶花酿酒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胡小伟说。
柳树镇:文化与教育的传承。柳树镇,位于县城西南腹地,是著名教育家江隆基先生的故乡,拥有“隆基故里·人文柳树”的美誉。该镇党委书记尹天鹏介绍,近年来,柳树镇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了多个特色文旅品牌,形成了以“隆基书院”为核心的文化环线,包括现代园区、古树村落、万亩茗园等,旨在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传承。
隆基书院的建立与文化交流。为纪念江隆基先生的教育精神,柳树镇党委、政府投资420余万元建设了隆基书院,占地498㎡。5月18日,西乡县第一届隆基书院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的参与。目前,隆基书院二期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旨在提升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隆基书院的展陈与教育意义。隆基书院内部展陈以江隆基先生的一生为主线,通过独特的民国元素和多样的展陈形式,展示了他在动荡年代对教育的热爱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展陈分为五个部分,深刻表达了对江隆基先生的缅怀之情,并将其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融入西乡的精神文化中。
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绿色农业实践。该公司位于柳树镇白杨村,是一家集饲料生产、生猪繁育、育肥、沼气发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公司坚持“发展绿色农业,服务千家万户”的宗旨,通过养殖与种植的优化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农业园区的现代化与融合发展。公司立足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定位,科学布局二产、三产产业,重点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等设施,以及开发垂钓鱼塘、草莓采摘等基地,公司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公司将以市级“五个农业”示范园为契机,持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有机农业、品牌农业等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西乡县正致力于进一步扩大“网络媒体看西乡”活动的知名度,利用网络平台的独特优势,积极传播正能量。为西乡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共同绘制西乡发展新篇章的美好蓝图。(全媒体记者 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