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发展
2024/12/05 13:45 来源:光明网 阅读:1万
数智化加工大米与传统方式加工大米,有什么不一样?一键预约、自动过磅、烘干、加工、包装、装车……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稻谷30万吨的5G智能车间里,变频砻谷机精准地将大米从谷壳中剥离出来,送到谷糙分离机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糙米,还要经历3次抛光、4次色选等工序……
“生产线上运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糙米着水调质技术。它能够精准地把糙米的水分控制在14.5%左右,这样既易于保存,又能够大大降低碎米率。”公司董事长何秋平说,因为设备好、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出来的大米整米率高、品质好。
在湖南,新技术深化应用正助力“三农”发展。
智控强火焰田间管理机、收获打捆一体机、智能自序抛秧机……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的试验田里,各种农业机械一字排开。
“你好,小拖,原地转弯。”在工作人员的唤醒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的纯电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展示了它的本领——语音驾驶、自主规划路线、精准作业……这款农机可搭载多种农具,满足耕种、播种、施肥、收割等多项水稻生产需求。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两茬的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第二茬生长成穗利用的是第一茬存活的稻桩。目前,普通水稻收获机在收获第一茬时普遍存在碾压率高的问题,造成再生季产量不高。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开发的再生稻专用收获机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将碾压率降低至25%左右,使再生季产量提高30%以上。
水稻智能集中育秧不仅降低成本,还缩短了育秧时间,确保秧苗品质统一,为后续机械化插秧打好基础。
在益阳市资阳区,记者来到富佳科技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厂,一排排整齐的育秧用循环架映入眼帘。在这里,循环架育秧技术实现了育秧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一个200余平方米的智能育秧苗中心可以满足2万亩水田的秧苗供应。”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资阳区目前已建成5个智能育秧苗中心,可为10万亩水田提供秧苗。
在湖南全省各地,集中育秧面积已达1428万平方米,批次服务大田429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走进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岳麓山实验室隆平片区,记者见识了现代育种的魔力。
在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岳麓山种业创新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中心的李乐将盛装水稻DNA样品的孔板放入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系统在自动检测有价值的信息。“升级后的高通量基因检测系统一次可检测上万个样本,效率是过去的100倍。”李乐告诉记者。
通过该技术,袁隆平院士团队攻克了超级稻的核心亲本在白叶枯和稻瘟病方面的抗性问题,改良后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既抗病,又保留了高产等优良特性。李乐说:“如果用传统育种方式,改良过程至少需要8到10年,而分子育种技术,只用了2年9个月。”
创新平台为精准高效育种提供了“利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介绍:“目前,湖南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育种中心或改良分中心。”
近年来,湖南杂交水稻实现连续五轮高产跃升,单季亩产突破1200公斤。耐盐碱水稻重大新品种创每亩573.8公斤高产纪录。油菜品种“沣油737”推广面积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技术世界领先。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记者 龙军 赵嘉伟 陈城 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