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画

解读路遥永远是进行时

2024/12/05 15:59 来源:光明网    阅读:9043

  路遥离开,已有32年了,但读者对他作品的阅读热情,却持续升温。他的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早上从中午开始》,获得了万千读者的喜爱。很多阅读调查显示,在我国当代作家中,路遥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路遥荣获了“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路遥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再次成为受人瞩目的作家。路遥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学意义,在新时代愈发被关注、被彰显。

  路遥及其作品之所以赢得几代读者的阅读和喜爱,是因为其作品所具有的一种优秀的、积极的文化品质。路遥“对生活、对艺术、对读者抱有真诚的态度”,让他长久地活在了读者心里,也让研究者意识到要重视路遥、重新评价路遥。路遥逝世后,对其创作的研究及其生平的探寻梳理,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中。虽然面对的是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但真正呈现出切近真相的路遥人生面貌也并非易事。

  1992年,悲痛告别路遥之后,晓雷和李星立即组织陕西省作协的同事和路遥的亲朋好友,撰写回忆文章,并在半年后编辑出版了《星的陨落——关于路遥的回忆》。程光炜在他的《再谈抢救当代文学史料》一文中,说起这本回忆文集,“因为回忆者是本地人,就比当代文学圈子里的人,在谈到路遥时更加的具体、切近、生动和形象,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效果,路遥仿佛一下子‘复活’了”。虽然文集“可以说是急就章式的回忆实录资料”,但是这本书出版距今已30多年,“史料价值反倒越来越重要”。陈忠实在《别路遥》中也真诚表达了对路遥的敬佩:“路遥并不在意个人的有幸与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时期的饥饿在内的艰辛历程。这是作为一个深刻的作家的路遥与平庸文人的最本质区别。正是在这一点上,路遥才成为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路遥。”

  1997年王西平、李星、李国平合著的《路遥评传》出版,这部学术专著对路遥小说文本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了新开掘。这部专著虽然传记意味不强,但是第一次对路遥创作进行了系统地论证,成为第一部系统研究路遥的学术专著。

  近十年来,对路遥本体的书写呈现出“井喷”状态。仅陕西作家和学者所著专著就有多部,如《平凡世界里的路遥》《路遥传》《我所认识的路遥》等。年轻的作家王刚,作为路遥陕北清涧的同乡后辈,多年来,一直追随路遥的步履,做了大量工作,之前有《路遥年谱》问世。2024年,王刚和王晓飞合著出版《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书中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平实朴素的语言,与读者一同探讨了路遥如何成为“路遥”的人生历程:“当20岁的路遥写下‘路遥’这个笔名时,他已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种由内向外的自我呈现,一种生命自觉或者清醒的生命创造。”本书作者希望能让每一位读者看到一个奋斗不息的路遥。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永不服输,也正是这股精神最终造就了路遥。他不辜负时代,并在奋斗过程中焕发出生命本有的活力,以此来引领时代的精神与风貌。

  这些对作家路遥本体书写的专著,大都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全面或侧面,从路遥个人成长道路、生存处境出发,从路遥的人生和创作发生过巨大和深远影响的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入手,努力还原一个世俗人生和文学人生相互交融、相互印证的真实的路遥。路遥是坦荡的,也是神秘的。由此构成了文学的路遥的主调与复调相融的多姿多彩。以往对路遥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世界解读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会因为这些资料的出现而得以澄清和解答。最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于,对史料的发掘以及对路遥人生及创作真相的揭示,为路遥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材料基础,拓展了路遥研究的空间。

  这些路遥传记文字的书写,叙述风格迥异,视角不同,但是,每一位书写者都认识到,从陕北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路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绚烂的篇章。他和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开阔宏大的视野,他对历史与现实深沉睿智的思考,他那成就大事业者强大的气魄,以及为实现人生目标和文学理想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精神,不仅是作为奋斗者的路遥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也是这个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最珍贵的文化品质。

  路遥以其不畏艰难、勇毅拼搏的短暂人生经历,为广大读者诠释了“最美奋斗者”的丰富内涵。每一个路遥的写作者,不仅被路遥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更为路遥从平凡到不平凡人生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对经典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永远不会停止,永远是一个进行时。(张艳茜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