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乐山市犍为县:佳景恣意游览 人文自然交响

2024/12/09 14:4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嘉阳·桫椤湖

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境内,核心区面积51平方公里,横跨石溪镇、芭沟镇、双溪镇三个行政区域。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资源富集,有以嘉阳蒸汽小火车、芭石窄轨铁路、黄村井煤矿体验、马庙土碉楼为代表的工业景观;以芭马峡、青龙沟为代表的地方景观;以桫椤湖、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水域景观;以桫椤林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号子、山歌、赶集为代表的民俗人文风情以及以芭蕉沟风情小镇为代表的苏式、英式建筑群落等。

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特色鲜明,拥有两大绝版“活化石”:一是植物“活化石”桫椤树,数量30余万株,规模大,树形多,植株高,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桫椤之乡”称号。二是工业革命“活化石” 嘉阳小火车,以其“轨距窄、弯道多、坡度陡、原始手动操作”四大特点闻名于世,被自然资源部授予国家矿山公园称号。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内的景点拥有良好的空间组合,以芭蕉沟为核心,形成“一核两翼”的旅游环线(以芭蕉沟老矿区为核心、小火车、桫椤湖为两翼),成为集观光度假、党性教育、科普研学、避暑养生、摄影采风、文化交流、主题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

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西起岷江边的石溪镇,东至芭蕉沟的黄村井,占地38平方公里。园区核心景观主要有抗战时期中英合资煤矿遗迹、芭蕉沟中外特色建筑群、全球绝版嘉阳蒸汽小火车等。近20公里长的芭石小铁路串起嘉阳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嘉阳小火车至今保留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燃煤方式和蒸汽动力,其小火车行驶采用人工加煤、人工制动、人工扳道、人工挂钩、手摇磁石电话调度等原始操作方式,是全世界唯一还在正常运行的客运窄轨蒸汽小火车,被誉为工业革命的“活化石”。

黄村井老矿井位于芭石铁路的终点,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省第一个中英合资煤矿诞生之地,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近代和现代煤炭工业遗迹,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民族工业的重要片段。黄村井已建设成煤炭工业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专门用于煤矿文物陈列、职业培训、艰苦体验、安全教育、怀旧猎奇的真实矿井。

芭蕉沟老矿区有各类建筑物5.5万平方米,风格古朴,特色明显。苏式办公楼、苏式小别墅、英式小阁楼、排楼建筑、排房建筑、中福场老街、孙越崎办公楼等特色建筑,被誉为中外建筑博览园。矿山公园地理环境优越,周边风景秀美,与著名的罗城古镇、犍为文庙、同兴桫椤湖形成旅游环线。

工业革命活化石——嘉阳小火车

1938年,四川省最早的中英合资煤矿落户犍为县芭蕉沟。诞生于1958年的嘉阳小火车至今仍然是当地人进出芭蕉沟的唯一交通工具。嘉阳小火车现有能运行的蒸汽机车6辆,是石家庄动力机械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仿制机车,型号为ZM16—4(窄轨、燃煤、重量16吨、4担轮对),牵引力3168公斤,锅炉工作压力13公斤,最大时速35公里,现载客时速控制为20公里。小火车运行的芭石铁路地处犍为县芭沟镇、石溪镇境内,距犍为县城12公里。铁路全长19.84公里,轨距762毫米(约为准轨1435毫米的一半);隧洞6个,弧线108段,最小转弯半径70米,最大坡度36.14‰,爬升高差238米。

芭石铁路依山环绕而建,地势险峻,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区峡谷遍布恐龙时代幸存下来的桫椤树;铁路沿线村落点缀,传统农耕,民风淳朴;芭蕉沟苏式、英式和川西南小青瓦建筑包容并存;抗战工业遗址,矿井特色体验,清代水星古寨,同兴桫椤湖,马庙碉楼,竹海翠湖,渔舟唱晚……构成了一道道独特亮丽的自然文化风景线。

罗城古镇

罗城古镇位于乐山市犍为县东北部,距离犍为县城约30公里,距乐山市60公里。始建于明末,成型于清代,因有着被建筑界称作“东方诺亚之舟”的船形街——“凉厅街”而闻名,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坐落于椭圆形山丘顶上,呈东西向纺锤形布局,中间为全长209米的青石板人行道,两侧是被称为“凉厅子”的沿街长廊和穿斗木架结构民居,具有典型的西南集镇建筑风格。从空中俯瞰,整个古镇犹如“山顶一只船、云中一把梭”。其船形布局在建筑领域别具特色,1983年被澳大利亚墨尔本借鉴兴建中国城,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街”,同年5月作为民俗宗教文化小城镇代表参展上海世博会。2018年1月9日,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犍为文庙

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坐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占地24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紧傍文庙东南侧,有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文庙建筑布局坐北向南构成一条中轴线,自南端始,万仞宫墙,灵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 、启圣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左右对称布局。 文庙在古时又称为学宫,是用来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犍为文庙有三大特色,一是以精美的石刻艺术。大成殿内的柱子共28根,代表了天上的二十八颗星宿,而处于中心区的大柱子有八根,它的材质是全楠木的。它下面的柱础有四组不同的图案,有龙有凤有龙凤呈祥,有狮子。雕刻极为精美,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法多样,全部采用整石雕刻而成,石材属于铁石,非常坚硬,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没有丝毫风化和磨损的痕迹,真可谓坚如钢铁,不朽不坏,名不虚传。堪称古代石刻艺术的精品杰作,也是文庙的镇庙之宝。还有就是文庙内的御路石刻,一块是全龙深浮雕御路石刻,龙头龙尾非常清晰,中间是半镂空石刻,雕刻得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一块是双凤朝龙图,凤在下龙在上,充分显示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是古时候一夫多妻制的标志。二是文庙内的建筑特色。文庙大成门将歇山式、牌楼式、悬山式三种屋面融为一体,正中三重檐牌楼镶嵌“天开文运”琉璃文字,使整个屋面华丽高雅,极为罕见,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受到中外建筑专家青睐。三是塑像众多。犍为文庙共有94尊塑像,目前是全国最大体量的塑像。东、西庑内原来供奉有72先贤先儒的牌位,2005年文庙全面维修复原工程竣工后,塑造了72尊先贤先儒的精美塑像,东西两侧各36尊,大成殿、启圣宫有塑像22尊,成为犍为文庙的特色景观。

世界茉莉博览园

世界茉莉博览园,坐落于“中国茉莉之乡”——有着300多年茉莉花种植历史的四川省犍为县清溪古镇,距成都170公里,距乐山50公里。由犍为怡润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核心区1300 亩,辐射区12000 亩。建立茉莉花培育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全产业链,以“万顷茉莉、梦幻亲子、绿野星空、爱情秘境、田园宿居、文创妙想”六大游娱体验主题布局,倾力打造“花、茶、旅”于一体的“茉莉博览园田园综合体”。

坚持精益求精和匠心精神,精雕细琢每一处景致、每一个细节,做到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游客中心融入茉莉花瓣元素,创意十足;世界茉莉博览馆、奇花异果馆、芬芳王国馆“三馆”犹如三片花瓣散落山间,和谐自然;网红厕所融入现代科技设计技术,别富特色;生态穴屋嵌于湖边山壁,古朴时尚;千年古茶树、数十米高的茉莉花树引人驻足,珍稀罕见。

加大茉莉花品种培育和引进力度,汇集全世界双色茉莉、铁茉莉、希茉莉、蓝茉莉、黄花茉莉、非洲茉莉、风车茉莉、金犍双瓣茉莉等茉莉花珍稀品种147个,白色、蓝色、黄色、紫色等各色交织,实现五彩茉莉四季常开。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组建茉莉花组培室,通过细胞切片技术,选育花期长、芬芳度高、观赏性强、经济价值好的茉莉花品种,年培育能力达5000万株以上。

 世界茉莉博览园已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级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以花为媒,链式叠变,推动农文旅互动融合发展。并且项目在开发建设期间,不仅帮助群众增加土地流转收入和就近务工收入,而且有力促进茉莉花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76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茉莉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统一规划建设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有力改善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随着园区全面建成投运,将迎来更多游客量,推动茉莉茶等土特产品畅销各地,取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香飘世界。

古郡·花果溪

景区占地400余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农旅融合为主题,经过几年的打造和沉淀,形成了瀑布飞流、花果遍地、观光游玩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乡村度假区。园区充分利用山形地貌和区位优势,结合“依山、傍水、邻城”的设计理念,以四季花展、婚庆文创、农旅观光为创意,因地制宜、依山而筑,形成瀑布飞流、花果遍地、观光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乡村度假区。

园区配套的网红项目:犍为长城、悬崖临江秋千、悬空玻璃吊桥等,各具特色,引人入胜。特别是犍为长城,筑于危崖绝壁,随山势而蜿蜒,壮丽雄伟,迅速成为一个极具核心价值的网红打卡地。赢得省市县多家媒体的多次报道,尤其是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的专题采访和播出。立长城之上,崇山峻岭,云蒸霞蔚,尽收眼底。朝看日出、夕观余晖,游一处长城、览十里岷江、眺百重青山、赏千里烟波、阅万家灯火。(犍为县委宣传部 供稿)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