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上海持续探索更可持续模式 专家指推进城市更新应留住城市记忆

2024/12/09 17: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6354

      中新网上海12月9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杨浦区和宝武集团合作推动宝武集团上海第二钢铁厂(创建于1942年)区域转型成为“互联网”产业园——“互联宝地”、焕新归来的蟠龙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已成为游客体验江南水乡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网红打卡地......

  在新时代、新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正加大力度推动城市更新,探索城市的更可持续模式。在8日举办的《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新书发布会暨城市记忆文化讲坛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空间的保留、改造和赋能,是城市发展、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等方面统筹考虑下多方的合作共建共享共治共赢,既是对老的城市记忆的延续,也在创造新的城市记忆,推进城市更新应留住城市记忆。

  上海市建筑学会监事长、《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主编俞斯佳8日告知,在编撰《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一书过程中,他和团队针对上海城市记忆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受访者大多长期居住在上海、覆盖了从“50后”到“00后”年龄段的人群。

  俞斯佳说,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的城市印象,已经由单一的印象向更多元的印象转变,这体现在方言、美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于上海的美食记忆,从上海的特色食品向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品牌化、小众化转变,展现了上海作为全球城市,逐步与全球文化搭接的发展历程。

  “相较于老上海人,年轻人对上海的印象更加强调双面性。”俞斯佳解释道,从调查结果来看,年轻人既认为上海是一个生活多彩、活动丰富的大都市,又体验到了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另外一面的城市记忆。

  “记忆是人情味,是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的人文根基。城市更新要保留记忆、激活记忆、创造记忆,做到为城市存历史、为空间添人文、为未来留美好。”俞斯佳说。

  上海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俊杰表示,城市更新是城市再生的重要手段,关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也影响着民众共同的未来。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记忆的传承、文化的复兴、社区的重塑。

  “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创造了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认为,从社会属性来看,城市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景观,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沉淀。城市高质量的发展呼唤高质量的建造文化,文化遗产是高质量建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今天使用、维护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对于高质量建成环境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首席专家毛佳樑提出,城市记忆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相融合的群体性记忆,反映了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风貌。想要留下城市记忆,除了做好城市更新的“形”,更关键的是要体现城市更新的“神”,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风貌保护的关系;成片更新与零星更新的关系;用情、用心和用力的关系。

  俞斯佳建议将城市的历史底蕴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城市更新要有多元主体的共同经营管理,需要设计、运营、机制、体制的多维度创新。

  作为上海国际建筑文化节主题活动,“城市有记忆,文化有根基——《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新书发布会暨城市记忆文化讲坛”及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二届城市更新专委会成立大会8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委会、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共同主办。(完)


责任编辑:郜奇英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