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2024年东亚社会福利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

2024/12/17 11:3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吉林大学研究院以及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2024年东亚社会福利论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

2024年东亚社会福利论坛现场

本次东亚社会福利论坛,聚焦数智时代下,东亚社会福利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社会福利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来厦门作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克庆研究员主持了本次东亚社会福利论坛开幕式。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韩国社会福利学会会长、韩国中央大学社会福利系金教诚教授,日本社会福祉学会副会长、福冈县立大学本乡秀和教授先后代表中日韩三国社会福利学会为开幕式致辞,出席了三国社会福利学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三国社会福利学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高和荣教授指出,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吸纳了众多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规模不断扩张、成员不断增多,专委会理事从最初的4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50多人,成为了中国社会学会最大的专业委员会之一。各位理事出版了许多专著,获得了多项国家社科及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数千篇高质量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重要奖项,为中国特色民生福祉事业贡献了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主旨演讲上半场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巍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首先作了题目为《公众福利责任态度与福利体制的互动与变迁——基于东亚国家地区ISSP数据的比较研究》的主题发言。她首先回顾了福利责任和公众态度的研究背景,并列举分析了几种社会福利体制理论,还横向比较了东亚三个国家地区福利责任态度差异性与一致性。彭教授指出,即使不同的社会福利体制,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认同度较高,社会领域认同度高于经济领域;不同体制下公众福利责任态度存在差异,福利体制因素对福利责任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国家地区因素对福利责任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大于福利体制因素。

日本社会福祉学会副会长、福冈县立大学本乡秀和教授发言

日本社会福祉学会副会长、福冈县立大学本乡秀和教授作了《提供老年人护理服务的NPO的法人变更及社会工作——基于日本过去3次全国调查的比较研究》的主题发言。本乡秀和教授指出,NPO法人的制度外福利服务、福利咨询、社会福利工作者等各领域在近二十年内均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为制度外社会福利改善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而社会工作的介入则包含了推进福利延伸与落地、营造社区氛围、调度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新途径,使制度外社会福利的水平提升具有更新的动力。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克庆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克庆研究员作了题为《制造政策: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为例》的主旨演讲。他通过政策过程分析,指出社会长期社会护理保险并非解决当前中国老年照顾护理问题的最佳政策方案,韩克庆研究员进一步强调,应当在顶层设计中调整政策方案,及时终止目前正在进行的长护险制度试点,采用更加直接、便捷和符合中国显示国情的长期照护制度来应对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护理需求。

东亚社会福利交流委员会会长、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社会福利系李宣英教授发言

东亚社会福利交流委员会会长、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社会福利系李宣英教授作了《老年护理机构中福利技术的使用及政策应对方向》的主题发言。她运用IPA方法分析了长期护理机构服务利用者(保护者)认识的福利技术重要度和利用度,以此为基础提出护理机构引入福利技术的优先顺序的方向。进一步指出:辅助技术在老年人福利服务供给中的重要度和利用度都很高;安全技术有利于保障老年人安全;治疗技术依据具体技术类型,开发和利用程度也有所不同;社会接触技术是老年人与熟人及保健系统联络的技术 。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万国威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万国威教授作了《超级少子化与进阶式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构建》的主题发言。他回顾了欧美西方国家儿童福利的相关制度安排,和东亚地区的儿童福利制度做出了对比,指出儿童福利的投资目标不应当是促进生育,而是促进儿童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儿童津贴水平、改善儿童服务,构建起进阶式、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李喜顺教授发言

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李喜顺教授作了《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echnology Adoption Among Older Adults: Varied Experiences and the Digital Divide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的主题发言。李喜顺教授将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老年人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精通技术的用户、使用技术但热情有限的用户和非用户,进一步指出应当多关注非用户技术使用技能有限,以及外部环境数字化程度偏低的现实,从而推进老年人福祉的建设。

湖南大学阳义南教授发言

湖南大学阳义南教授作了《How does Pension Finance Service for the Silver Economy in China?》的主题发言。他强调了养老金融对银发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养老金融服务对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以及养老金融服务对银发经济的具体作用路径等。阳教授指出,需要强化养老金融的“金融”属性及其服务银发经济的普惠性和包容性;完善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的运行机制,并增强养老金融机构的市场服务与创新能力;着眼于提升银发人群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同志社大学陈凌云博士发言

同志社大学陈凌云博士作了《社区社会工作当中各主体协同参与项目评估过程的意义——以江苏省盐城市盐渎街道W社区的项目评估为例》的主题发言。陈博士借助了“评估过程使用”这一概念,探讨和分析了社区社会工作进程中,街道、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网格员等各主体协同参与的意义。他指出,社区社会工作进程中,主体参与能够使不同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并以对话和活动方式来达成共识。而多主体协同参与项目评估,将进一步有利于加深项目理解、建立评估体系和提升评估能力。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方巍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方巍教授作了《宋代:东亚社会福利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的主题发言。方教授首先分析了西方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研究的先驱性和贡献,以及西方社会福利研究所建构起的话语体系。他指出,尽管当今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受后续不同发展历史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呈现多样性,但是宋代时期的社会福利实践及其在社会政策基本理论方面的贡献,对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概括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政策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王秀华)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