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当上文旅推广大使
2024/12/26 08:34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6483
一位老人,时而手持农具,走在田间垄上;时而赶着羊群,缓行桃花树下;时而在大漠群山间,以“将军”形象讲述西北古道历史……
“老爷子在气势这块,拿捏得稳稳的”“感谢您宣传老家”“视频看了不下10遍”……翻着手机上一条条评论,张以芳看得仔细。
今年68岁的张以芳,来自甘肃兰州永登县大同镇青寺村。小时候,张以芳的小名是“三喜娃”,这几年,他更习惯被叫作“三喜爷爷”,这也是他的短视频账号名称。
4年来,在当地文旅部门支持下,张以芳和儿子张建宗拍摄、制作了上百条短视频。从乡村、田间、农舍,到大漠、草原、丹霞地貌,他在许多极具西北风貌的地方留下身影,讲述甘肃的文化故事、文旅特色。“三喜爷爷”在短视频平台上已收获近130万粉丝。
聚焦乡村生活,展现风土人情
今年春节,张以芳走进社火队伍,展示永登社火的高跷、锣鼓、舞龙舞狮和特色年货等,并发布了近10条视频,其中最多的一条点赞量超587万,评论量超101万。
正是在乡村社火表演中,张以芳积累下“出镜的本事”,其中多角度展示的乡村风土人情,也让他的视频收获了更多粉丝的关注。
农村社火表演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艺术,一列社火队伍人多时超300人,穿梭在街头巷尾、田园村落。从儿时到成年,张以芳几乎年年参与社火表演,挥绸舞扇,带一队人马缓缓前进。
“表演中,我时常说些吉祥话,大家爱听爱看。”张以芳回忆道。这份源自乡土的表演热情,让他在短视频里如鱼得水。
2021年夏天,儿孙们回到青寺村,天蓝风清、树叶轻摇,张以芳一会儿躺在椅子上,扇着草帽;一会儿在金黄麦田里,带着孩子们玩耍。从事影视行业的张建宗用镜头记录下来,并剪辑成几十秒的视频,发布后,点赞量随即超过5万、转发量近4000。
惊喜之余,父子俩决定将乡村生活作为重要主题,把短视频拍下去。
“农村是根,不能遗忘、不能丢。”张以芳说。他在各平台的头像,背景是金黄色的麦田。
变换场景故事,保证拍摄质量
“年轻时,全村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大家挤在一起看电影。”张以芳回忆,武侠情节、侠客形象始终吸引着他,“要是有一天能当侠客,就太棒了!”如今,这一梦想在短视频中得以实现。
从普通农民到侠客、将军,身份变化的同时,背景也不断转换,既有农家小院,也有永登的丹霞地貌、水车博览园、大漠、草原等。结合短视频传播特点,张以芳每几十秒“变装”一次,丰富的场景、多样的角色成为宣传家乡的媒介。
酒泉的胡杨林、甘南无际的草原……张以芳还走过了甘肃10多个市(州),每到一地,都会拍摄制作专题视频。
视频越拍越多,如何保证拍摄和发布质量?
张建宗常常组织五六名同事,带父亲前往各地拍摄。衣服配件不合适,他们就用家中的布料现做;甘肃地形狭长,有时要到远一点的地方,一次拍摄下来,需要来回将近2000公里。拍摄前,张以芳反复训练,为了人物的一个笑声、一个动作,他会对着镜子练习三四天。几十秒成品的背后,是几小时乃至一整天的高强度演绎。
他们还先后发起“三喜爷爷的江湖行”和“三喜爷爷的江湖味道”两个话题。前者通过扮演不同历史人物,展现各地特色文旅资源。后者聚焦传统美食,永登玫瑰饼怎么做、嘉峪关烤肉为啥香、定西宽粉如何晾晒……几十种甘肃美食轮番“上阵”。
张建宗介绍,这两个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4.6亿次。不少短视频创作者加入,从不同角度共同讲述西北故事。
汇集多元力量,带动乡亲参与
“啥?我也能拍?”收到邀请时,张以芳的老邻居鲁自祯感到很意外。
随着知名度提高,张以芳想带动乡亲们一起创作。一开始,很多村民都有些紧张和犹豫。在父子俩的鼓励下,不少村民开始出镜。
“通过参与拍摄,我们不仅能体验表演,还向大家展示了乡村生活。网友们的喜爱,也是对咱们乡村建设的肯定。”鲁自祯说。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青寺村道路更宽阔、网络更通畅、服务设施更齐全,这些都成为镜头里的“常客”。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们每年有了固定收入和充裕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文娱活动。现在,经常参演的村民有30多名。
张以芳父子还和文旅部门“双向奔赴”,聚焦更丰富的主题。
去年,永登县委、县政府聘请张以芳担任宣传形象大使,并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今年,张以芳来到酒泉观看神舟十九号发射,以农民视角拍摄视频,讲述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的壮阔历程。
“有了文旅部门的支持,我们拍起来更顺利。”张建宗说,截至目前,他们已经拍摄制作“青春令居·浪漫永登”系列短视频20多条。张以芳还被聘为酒泉等地的文旅推广大使,并和“如意甘肃”等官方账号联名,推出主题视频,推广当地文旅。
今年,永登县以支持短视频创作者为契机,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群众文旅需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0条,组织各类主题展览、社教、全民阅读等文化文艺活动200多场次,支持近30名短视频创作者宣传家乡。“我们要支持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家乡,进一步挖掘文体旅价值。”永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庭明说。(记者 宋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