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吉林红石:“两山论”激发新引擎

2025/03/19 09:1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1万

社区文化吉林讯(张彤宇 孙昌辉)报道 松花江穿境而过,从空中鸟瞰吉林森工红石林区,松花江如同一条蜿蜒绵长的丝带将层岚叠翠的山林串联在长白山山脉之间。

图为:望江阁秋景

每年4月至5月,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游人如梭。独特的生态环境引来八方来客。

而此时节,野生杜鹃、野樱等山花烂漫。

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从曾经的“砍树人”到“看树人”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一场改弦易张重大转型。

图为:白山大坝

图为:夏季,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游人如梭

盛夏避暑清凉,畅游“天然氧吧”。夏季,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林区以平均气温22℃的宜人气候成为避暑胜地。白山湖与红石湖两大人工湖波光粼粼,游客可乘船游览松花江“黄金水道”,登望江阁俯瞰湖光山色。森林氧吧内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游客漫步林间步道,尽享“天然氧疗”。公司还推出湖畔垂钓、森林瑜伽等休闲项目,让游客在静谧中感受慢节奏生活。  

每到金秋时节,秋赏层林尽染,红叶廊道成摄影天堂。红石林区迎来“红叶盛宴”。在长达50公里的“百里红叶长廊”中,枫树、柞树、杨树等渐次变色,红色与金黄、橙黄交织,宛如调色盘洒落林间。公园连续多年举办“红叶映初心”采风活动,吸引全国媒体与游客共赴这场视觉盛宴。

图为:冬季游人可以玩雪

冬戏冰雪奇缘,雪岭风光别样浓。冬季,红石林区银装素裹,雾凇、冰瀑等奇观频现。公园利用氧吧内的游乐设施,新增木帮文化,景观小品,萌宠喂养、雪地摩托、马拉爬犁等冰雪娱乐项目,并结合红林文化特色,开发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红林公司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红色资源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合,将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打造成为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省级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精心修复的兵营、枪械所、青松灶等遗址,生动还原了抗联战士在深山密林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鉴证着杨靖宇将军及东北抗联英雄们充满血与火战斗风采,感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图为: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密营内,石碾盘见证了抗联战士以橡子面(蒙古栎种子磨成的粉)充饥的坚韧,而“青松灶”的独特设计——将锅灶与百年松树空心树洞相连,巧妙利用自然条件隐蔽炊烟,更让游客体悟到革命先辈的智慧。红林公司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重建了司令部地窨子、被服厂等遗址,并依托红石砬子会议遗址等255公顷密营群,构建起立体化红色教育场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蒿子湖密营年均接待学生超2万人次。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在此设立实践基地,通过“重走抗联路”、抗联主题微党课、生态保护实践等特色活动,将红色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机结合。

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创新“红色+绿色”发展模式,将密营周边白山湖、红叶谷等自然景观纳入旅游线路,开发森林康养、冰雪体验等业态。

图为: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半程森林马拉松赛跑

2025年,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将打造森林营地、森林游乐场、萌宠乐园、夜游灯光秀项目,升级智慧景区系统,利用雪乡现有房舍,改造成民宿农庄,增设太空舱民宿和彩虹滑道。同时,在密营展馆内增设抗战时期生活用品、民俗用品、书籍报纸复刻品、轻重武器模型等实物,打造“跟着抗联打鬼子”实景演艺项目和声光电场景,还原抗联峥嵘岁月,提升红色旅游的教育性和观赏性。

自2015年全面禁伐后,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努力以“红石红叶”为核心IP,通过全媒体宣传矩阵与节庆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2019年9月22日上午,以“带着独特的灵魂在森林中奔跑”为主题的2019吉林桦甸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半程森林马拉松鸣枪开跑,让3000名运动爱好者奔跑在红石金秋最美森林赛道上,共同享受这场森林运动盛宴。

2021年,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联合新华网、中国日报等20余家媒体开展“迎国庆颂党恩红石红叶映初心”采风活动,邀请自媒体深入白山湖、望江阁等标志性景点,以“红叶长廊”的壮美风光和红色教育基地的厚重人文吸引全国目光,使“北国红叶之都”形象深入人心。

在产业升级方面,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探索出“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双轮驱动模式。依托天保转型资金建成集研发、加工、体验于一体的森林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形成灵芝种植、森林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链。林下经济多点开花,发展林蛙、黄牛等特色养殖,打造“一场一品”种植格局,中草药、食用菌等产业规模突破5000亩,形成“短链衔接、长链延伸”的产业生态。

2025年,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森林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红色教育中心,系统梳理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等红色资源,开发沉浸式党课和研学课程。通过“生态+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康养度假、教育研学等多元化转型,目标建成“秀水环绕、林城相彰”的现代化森林旅游城,让生态红利持续惠及林区百姓。

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双赢之路。

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构建了“责任到人、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配备专业巡护队伍并引入无人机、红外监测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同时,公司创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通过释放害虫天敌、设置太阳能诱虫灯等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既保障了林木健康生长,又维护了生态平衡,这些举措使公司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

图为: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食品加工产业园

图为:中华秋沙鸭来安家

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基础上,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公司以灵芝孢子粉加工、黑木耳种植为龙头,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标准化加工流程,打造高品质森林食品产业链。2024年,公司林特产业带动数百名林区职工就业增收。同时,公司依托红石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红色教育等复合型业态,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使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通过森林经营、植树造林等措施,为中华秋沙鸭等珍稀物种提供优质栖息地,观测到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达70余只,印证了生态改善的显著成效。这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森林资源可持久性利用。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