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 “五位一体”
2025/05/06 11:2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6万
社区文化网讯(刘群卫报道 通讯员 赵洁 王凯 易伟东)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历程可追溯至 2009 年,在学校网络安全频发的背景下,通讯与信息学院的教师团队立足专业,协助学校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项目实践,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经过近20年的人才培养与实践,形成了 “中高职贯通-工作室育人-教师情怀 -社会服务-成果反哺” 的五位一体培养体系。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构建人才成长 “立交桥”
该学院非常重视人才的接续培养,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和联合培养本科教育,践行中高本贯通培养。
1.长学制衔接创新
为打破中高本教育壁垒,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学院与赣州农业学校等3 所中职院校合作紧密,先后与南昌航空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通过常态化师资交流、人才培养方案共研等,搭建起 “3+2+2” 中高本贯通培养桥梁,采用 “分段培养 + 动态选拔”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需求。
在中职阶段,按照中高职双方共同研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中专阶段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网络安全领域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该阶段的学生通过考核可直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
进入高职阶段后,学生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和安全竞赛。课堂上参与实际项目,课堂外参加工作室项目锻炼,学生逐步将理论和实践贯通,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
本科阶段,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更加广阔,活跃在各大安全赛场,开展各类安全领域社会服务。
过去三年,通过长学制衔接,有 27 名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深造,有2名进入本科阶段学习。通过系统锻炼,学生安全技能日积月累,技艺愈发精湛,就业对口率高达 96%以上。
2.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
为确保中高本贯通培养的质量,该学院将华为 HCIA - Security、1+X 企业安全防护等职业资格认证嵌入课程体系,实现了 “课证融合”课程体系重构。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行业学者共同开发了《网络安全攻防基础》等 12 门中高职衔接课程,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岗位技能的有效传授。
在课程体系中,学院实施了 “基础模块 + 方向模块”的动态调整机制。基础模块涵盖了网络安全的核心基础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方向模块根据岗位方向设置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运维等,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模块进行深入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024 届毕业生中,职业资格取证率达到了 36%。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顺利进入知名企业,开启了他们的网络安全职业生涯。
二、三级工作室育人:打造能力进阶“金字塔”
1.梯度培养体系构建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院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梯度培养体系,打造了 “基础层 - 精英层 - 大师层” 三级工作室架构。这一架构犹如一座稳固的金字塔,每一层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信安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从专业所有学生中选拔培养。基于工作室构建的良好学风,影响带动所有班级。该阶段,学生对网络安全充满好奇和期待,工作室开展生动有趣的讲座、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网络安全,开展基础技能训练,构建好金字塔基石。
护网精英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二学生,作为提高层,主要通过以赛导学、以赛促学,学生可以得到复杂任务和挑战性任务的锻炼,提升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这如同金字塔的中间层,在稳固基石的基础上,不断向上拓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曾斌大师工作室,作为精英层,主要吸纳大三的优秀学生,开展企业真实安全服务项目。在项目平台上,学生接触到行业内的前沿技术和实际需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一层就像金字塔的顶端,汇聚了最优秀的学生,学生之间交流切磋,不断成长。
在三级工作室中,形成了“老生带新生、竞赛促教学”的良性循环。老生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室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竞赛则是推动教学的强大动力,学生们在竞赛中不断挑战自我,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网络安全技术。这种良性循环,推动着学生们在网络安全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
2.费曼学习法创新应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作室创新性地应用了费曼学习法,实施 “学中赛、赛中学” 的教学模式。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向他人清晰地阐述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工作室学生每周开展技术分享会,在分享会中,学生们将自己本周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其他同学听。这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截至 2025 年,工作室成员累计完成 WP 1200 余篇(“wp” 是 “Write - up” 的缩写,特指参赛者在赛后撰写的解题报告。这类文档详细记录了题目破解的思路、工具使用等)。这些 WP 是学生们学习和思考的结晶,他们将自己在竞赛、学习和实践中的经验、心得、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通过撰写技术 WP,学生们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知识,还能与其他网络安全爱好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
近年来,工作室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表现出色,共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 80余项,其中国际级奖项 3 项,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图1 江西省“振兴杯”工业互联网安全一等奖
三、教师情怀培育:锻造育人 “永动机”
1. 14 年坚守的育人密码
在学院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征程中,教师团队默默耕耘,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培育着每一位学生。他们累计利用节假日开展教学活动 2300 余小时。在节假日里,当他人休闲娱乐时,他们却在工作室、在电脑前,为学生答疑解惑。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优化线上精品课,不仅保障了教学的连续性,让学生在家也能继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多年的坚守和付出终有回报。2023 年,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师团队的作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实战》项目荣获一等奖,这是团队的荣誉,更是激励继续前行的动力,让团队更加坚定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信心。
2. 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践
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对授课老师的要求极高,为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学院积极建立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双轨制,构建高素质双师队伍。学院与江西海博、江西神舟等多家省内行业领军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互派师资,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将行业的最新动态、技术需求和实际工作经验案例带回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学院教师年均完成企业实践 200 小时。在企业实践期间,教师们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拓宽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使老师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主持制定了斯里兰卡《网络安全运维职业标准》等多项国际、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不仅规范了网络安全运维行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也为学院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使学院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
四、社会服务赋能:搭建价值实现 “试验田”
1.重大活动保障实践
为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升他们的实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重大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组建了 “环院护网卫士安全团队”,该团队由工作室的优秀学生和教师骨干组成,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起多项国家级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重任。
在 2023 年杭州亚运会期间、2023 年全国网络安全攻防演练、2024 年江西省高校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工作室培养的学生肩负起重要使命。他们提前数月便开始紧张筹备,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安全检测和漏洞排查,实时监测网络安全态势,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种安全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形势,他们毫不畏惧,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监测处置网络安全事件 300 余起,挽回经济损失超 2000 万元。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主办方的高度赞扬,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陈辉同学收到 2022 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发来的感谢信;何敏同学在 2024 年江西省高校网络安全攻防演习中获得攻击队二等奖荣誉称号。
通过参与这些重大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安全科普生态构建
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学院积极参与 “网络安全宣传周” 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小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互动体验活动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截至目前,学院的 “网络安全进校园” 活动已累计覆盖师生 5 万余人次,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为让网络安全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学院还组织编写了《青少年网络安全漫画手册》等科普资源。这些资源以漫画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深受青少年喜爱。相关成果还获得了教育部 “智慧助老” 优质工作案例,这是对学院在网络安全科普工作方面的充分肯定。
学院积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网络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制作了一系列网络安全科普视频,发布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供广大网民免费观看学习。这些视频涵盖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防护技巧、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为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科普生态,学院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五、育人成效彰显:书写人才培养 “成绩单”
1. 竞赛成绩斐然
近五年,学生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屡获佳绩,共斩获华为 ICT 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等国际奖项 3 项,获得行业国赛奖项11项,省级奖项70余项。学生们在备赛过程中付出巨大努力,日夜钻研技术难题,不断进行模拟演练,反复优化方案。面对强大对手和比赛压力,他们毫不退缩,凭借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一次次突破自我。他们的成功,不仅为学校赢得荣誉,更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 “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一等奖
在 2024 届毕业生中,就业形势喜人。高达 85% 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实践能力,成功进入奇安信、深信服等网络安全行业的龙头企业。学生的起薪超行业平均水平 30%,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这些毕业生在企业中迅速成长,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3 西湖论剑网络攻防实战赛三等奖
毕业生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凭借着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据统计,30% 的毕业生在短短 3 年内就晋升为技术主管,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非常高,连续五年保持在 95% 以上。他们认为,学院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学院的培养模式以中高职贯通培养为基础,通过三级工作室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们的情怀培育和社会服务的赋能,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动了整个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通过构建 “中高职贯通 - 工作室育人 - 教师情怀 - 社会服务 - 成果反哺” 的五位一体培养体系,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学院不断探索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网络强国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的 “护网卫士”,为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学院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领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