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2025/05/12 13:5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6万

摘要:本研究聚焦中医“气”的本质,深入解析传统中医理论,并融合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揭示“气”与机体代谢间的内在关联。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气区别于自然之气,是生命活动的根基与动力源泉。人体各器官由特殊组织构成,经多系统协同调节形成有机整体,心、肺、肾等脏腑功能既分工又协作。人体之气具备自愈与调节功能,其本质与机体新陈代谢高度契合。从细胞层面来看,人体“气”的本质即为“新陈代谢”,涵盖物质与能量的复杂交换、转化过程,彰显机体生命活动的独特性。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中医药理论认知,为中医药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引言:“气”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古代医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与对人体生理现象的观察思考中,结合哲学思想逐步构建而成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融入“阴阳”“五行”等概念,形成系统科学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历经两千余年医疗实践的检验,其科学性得到充分验证。现代科学视角下,中医“气”学说必然蕴含与现代科学相通的内涵。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医人体之气的实质,探索其与现代生物学中新陈代谢的紧密联系。

一、气与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

(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气”的生成源于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及其载体。气的存在与多寡直接影响生物活动状态,决定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夫唯不静则气平”“气平则液成” ,以及“气平则阳生,则精存于骨”等论述,充分表明气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以人体之气的产生、维持与功能发挥为基本特征。

(二)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气作为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构成要素,参与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呼吸等生理过程产生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提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生于气”,强调气与血、精等的紧密关联,是机体能量代谢与活动的关键驱动力,推动着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运行。

二、新陈代谢的科学内涵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界定

新陈代谢是细胞组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生命活动,涵盖具有生命活力的代谢产物以及凋亡细胞。人体通过摄取食物、水、无机盐等获取能源,在物质代谢中实现能量转化,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二)新陈代谢的运行机制

生命活动是持续的新陈代谢过程,包含物质代谢、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从微观层面,可分为合成代谢、细胞代谢及代谢物生成分泌等环节,并与机体免疫反应体系相关联。代谢通路是能量供应的关键,多数生命活动异常与机能失调源于代谢问题 ,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人体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三、人体之气的独特属性

(一)生理功能的适应性

人体之气赋予机体强大的适应性,保障人体正常运动,调节体温以维持内环境稳定。面对外界气温变化,人体可通过调节散热等机制实现自我调节。

(二)生物系统的关联性

人体作为物质实体,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与环境基础,但与自然存在本质区别。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动力,依赖氧气、水等物质供应。氧气浓度与代谢速度密切相关,代谢不充分会引发人体不适甚至疾病。同时,基于物质结构的人体之气具备自我修复与调节功能,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以心、肺、肾为例,心主血,肺主呼吸,肺功能影响心脏及其他器官;肾为水谷之海,化生精血滋养全身 。

结语:综上所述,中医人体之气的本质即为新陈代谢,其内涵不仅包括物质分解与合成,还涉及神经系统调控、腺体分泌、激素调节以及各系统功能活动。对人体之气本质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融合,为中医药理论现代化、临床实践创新及学术研究发展提供新方向与理论依据。(文: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何羽翔)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