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刘伯根:整合阅读链条 提升阅读成效

2025/05/30 14:1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3万

刘伯根:整合阅读链条 提升阅读成效

——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全民阅读,助力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刘伯根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达、信息十分丰富的新时代。在滚滚的时代洪流面前,一些人如鱼得水,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里披沙拣金、汲取智慧、获得能量,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了自己、推动了社会进步。也有一些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适应不了急剧变化的时代挑战,与时代脱节了,甚至过早地与时代“告别”了。怎样才能适应这个时代,进而参与创造这个时代呢?还是那句老话:“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的确,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融入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参与改造世界、改变世界,推动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发展,做自己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下面谈三点体会。

一、全民阅读的生态日趋良好
近些年来,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成为社会共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践行的全民阅读生态日趋良好。一是国家领导人亲自倡导,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对广大党员干部、对青少年孩子们、对全社会都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二是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为全民阅读确立了框架和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到2035年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是全民阅读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有了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7年)等两部关系到全民阅读的法律,以及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2020年)、教育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法案》(2023年)、民政部等14部门《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年)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四是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全民阅读成为社会风尚。为做好全民阅读研究工作,出版界、图书馆界、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多种资源都在行动。比如,国家新闻出版署每年都统筹推进出版智库方阵,联合各领域专家,不断优化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指数模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连续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这是衡量和评价我国国民年度阅读状况的重要数据和指标;不少地方成立了阅读研究推广中心(2015年,深圳成立了深圳市全民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2016年,湖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2023年,南方传媒和科大讯飞等单位创立了全民阅读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专注于大数据、智能语音、智能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全民阅读融合发展中的应用与运营);很多组织都在积极开展读者大会、阅读大会、读书月、阅读季等全民阅读活动。
二、全民阅读的链条日趋完整
文化界、科技界、教育界、出版机构、阅读平台、媒体机构、行业组织、社会公益组织、阅读推广人和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共同构筑了有机联系的全民阅读链条。
文化界、科技界、教育界是学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全民阅读的基础资源提供者。
出版机构是将基础资源转化为出版资源的生产者,也是全民阅读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出版机构生产提供的阅读产品包括:一是汇粹人类创造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提供帮助读者塑造智慧灵魂、锻造完美人格、成就美好人生的扛鼎作品;二是反映当代文化、科技成就,提供帮助读者强筋健骨、顺应时代、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主流作品;三是提供有用的、应知而未知的知识,帮助读者顺利生存、顺利工作的“有用”作品;四是提供读有趣的、娱乐的、好玩的知识,帮助读者快乐生活、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有趣”作品。出版机构正在努力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阅读方式的新变化,在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些阅读产品的内容、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
实体书店、互联网阅读平台、图书馆、城市(社区)书坊、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阅读平台与私人阅读一起,构成了全民阅读的基本空间,这些空间正在不断丰富完善。
媒体机构、行业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阅读推广人在品评推介好书、组织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经验、研究阅读理论、捐赠阅读产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他们通过图书评奖、阅读榜单等引导方式,通过读书栏目、深度书评、作家访谈等节目形式,通过阅读大会、阅读论坛、读者大会、作者分享会以及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活动形式,通过捐赠图书、捐建图书馆、资助阅读活动、资助弱势群体、提供阅读辅导和阅读陪伴等公益形式,让阅读变得更加有的放矢、触手可及、生动有趣、充满温度。
三、全民阅读的链条中,阅读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化
在全民阅读的链条中,教育界既是学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全民阅读基础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阅读始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环节。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阅读课程、组织读书社团、举办校园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茁壮成长。
学校还可以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民阅读教育研究院,这是极具前瞻性的举措。研究院专注于全民阅读教育和阅读人才的培养,有望在阅读理论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创新、阅读推广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我们要共同面对和研究的阅读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研究,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教育方案;培养专业的阅读指导教师和阅读推广人,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和指导能力;组织编写高质量的阅读教材和分级阅读推荐书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又比如,研究阅读链条的各个环节,促进资源整合;开展系统的阅读调查,研究不同地区以及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阅读现状和需求,制定精准的阅读推广策略;组织国际阅读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阅读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将中国的阅读文化推向世界;举办全国性的阅读教育研讨会,探讨全民阅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全民阅读的经验和成果。总之,我们热切地期盼,中国人民大学全民阅读教育研究院,能够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贡献!
我所在的韬奋基金会,近年来为全国各地的老、少、边、不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捐赠了9亿多元码洋的图书等读物,并相应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我也热切地期盼,韬奋基金会及其不久前成立的韬奋研究院,能与中国人民大学全民阅读教育研究院等众多的阅读研究推广机构一起,开展务实合作,整合阅读链条及相应资源,深入研究如何组织出版资源和社会公益资源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读物,推动实体书屋和数字书屋建设,改善阅读条件、强化阅读供给、提升阅读成效,为提高民族素质、助力民族复兴共同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