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江西信丰县小河镇:创新“夜间巡查+”模式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

2025/06/16 10:5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万

社区文化网讯(刘群卫报道 通讯员 刘梦蕾)针对近期未成年人夜间聚集、“开飞车”等问题苗头凸显的严峻形势,信丰县小河镇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镇党政主要领导主动作为,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调研掌握实情后,迅速研判部署,自2025年5月13日起,创新实施“夜间巡查+”综合整治模式,着力破解未成年人夜间失管难题,源头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切实筑牢学生校外安全防线,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协同化水平。

构建“党政主导、多元协同”的巡查联动体系。

一是党政发力联动共治。镇党委政府扛责在前,成立由当日值班领导带队,整合值班干部、中小学值班老师等力量的专职巡查队伍,确保责任到人、行动有力。联合公安派出所,建立“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名单”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

二是家校协同闭环管理。首创“家长参与巡查”机制,组织问题学生监护人参与夜间巡查,现场感受、深刻反思,倒逼履行监护责任,形成“发现-教育-家庭监督”闭环。

三是社会力量广泛动员。建立商户信息反馈机制,将沿街商铺、九小场所经营者发展为“治安前哨”,明确其劝离、报告责任,织密社会面防控网络。

推行“巡查干预+源头疏导”的综合治理路径。

一是夜间巡查即时干预。构建起“党政主导、警校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巡查管控体系。坚持常态化、不定时巡查,覆盖圩镇主干道、校园周边、卫生院、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自助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对发现的夜不归宿、聚集滋事等行为即时教育劝离,形成有效震慑。

二是场所管控堵住漏洞。精准约谈与技防结合,要求圩镇街道无人自助台球厅必须限时关闭(晚10点前),推动小河卫生院安装启用门禁系统(晚10点后启用,值班医生巡查值守),从源头阻断社会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和容留。

三是精准帮扶心理疏导。引入专业力量及时干预,邀请县人民检察院心理专家到志和中学、小河中心小学组织问题学生及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专题心理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引导成效,从思想根源上降低风险,体现治理温度。

取得“立竿见影、多点清零”的显著治理成效。

一是重点场所乱象“清零”。经过常态巡查、精准治理,夜间凌晨聚集自助台球厅、滞留卫生院睡觉的未成年人数量实现“清零”。未成年人夜间活动整体秩序明显好转,为建立预防犯罪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

二是社会秩序明显好转。街道主干道“开飞车”、农贸市场聚集喝酒摔瓶等扰序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夜不归宿、校外聚集现象显著减少。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巡查18次,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未成年人违规行为35起,相关风险点得到有效管控。

三是社会共识广泛凝聚。商户、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圩镇街道商户经营者防范意识和配合度普遍提升,主动参与劝离报告;问题学生家长通过参加巡查及后续约谈,家长监护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家校社共治氛围日益浓厚。

 “四字方针”持续常态巩固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小河镇将坚持把常态化夜间治安巡查作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抓手,持续巩固深化“夜间巡查+”模式:一是在“常”字上下功夫:坚持巡查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二是在“联”字上求深化:进一步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联动,完善信息共享、协同处置、帮扶教育长效机制。三是在“精”字上见实效:动态更新重点名单,精准开展心理干预、职业引导、困难帮扶等个性化服务,做实源头预防。四是在“治”字上谋长远: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的“小河样板”,为全县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小河力量。

小河镇创新实施的“夜间巡查+”综合治理模式,是镇党委政府扛牢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资源、精准施策、联动共治,有效破解了未成年人夜间失管难题,从源头上预防了违法犯罪,筑牢了社会平安稳定的根基,为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